全国首家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初步形成(组图)
新浪网站于2003年12月7日发布了相关报道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北京青年报在当天的03:42时段对此进行了报道。
应急避难主标志
应急棚宿区标志
应急监控标志
应急避难场所指示标志
避难场所内指示标志
应急避难场所道路指示标志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标准方案已经形成,这是在广泛征求市民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据悉,这一标准方案预计将在本年度内正式发布。昨日,有知情人士透露了这一消息。
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北京市的应急避难场所,对于首都的抗震救灾工作至关重要。在今年的10月1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正式启用,并作为全国首个应急避难场所试点投入运营。
目前,《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征求意见稿)》已广泛征求了相关机构的意见。中国地震局、中国图形标准委员会秘书处以及23个市属相关部门和单位均参与了此次征求意见。在这些机构中,有11个表示完全赞同,14个既表示赞同又提出了建议或意见,总计收集到了49条意见或建议。
在今年10月4日至11月24日期间,北京市地震局在“首都之窗”网站上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广泛征集社会公众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共有2209位市民参与了投票,并针对该稿提出了众多有益的建议。
北京市地震局提交的标志设计赢得了公众的认可,大家普遍觉得其设计既合理又易于理解。在参与网络投票的2209名市民中,有2150人支持应急避难场所的主标志设计。此外,还有众多基于支持意见的优质建议,比如放大图形尺寸、使标志在夜间能够发光等。在昨日的研讨会上,专家和市民代表们又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例如考虑无障碍设计、为视障人士增设语音提示功能等。北京市地震局的相关人员透露,他们计划依据所搜集到的反馈持续完善该标准,力求在年底前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