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农村住房安全应急预案(暂行)出台,灾前该做啥准备你知道吗?

洪涝灾害农村住房安全应急预案_农村住房安全应急评估指南_应急管理评估

各省、自治区负责住房和城乡建设的部门,直辖市相应的住房和城乡建设或管理委员会,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住房和城乡建设机构:

现将《洪涝灾害农村住房安全应急预案(暂行)》以及《洪涝灾区农村住房安全应急评估指南(暂行)》正式发放,请各位参照并执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21年8月31日

附件(点击下载查看):

2.

应急管理评估_洪涝灾害农村住房安全应急预案_农村住房安全应急评估指南

一起来看

《洪涝灾害农村住房

安全应急预案(暂行)》

都有哪些内容

灾前应急预防

乡镇政府需依据过往洪涝灾害的记录、当前气象条件以及暴雨预警的级别,事先明确划分农村住房的风险区域和保障区域。在这些区域中,保障区域指的是在洪涝灾害发生时不会受到危害、地势相对较高、地质结构稳固,能够确保居民安全居住的地点或空间。

村庄的“两委”机构需在河流上游或山洪可能袭来的村口,利用砂袋堆砌或以石块构筑导流墙,确保水流被引导至河流或山洪的主要流域,以此保护村中房屋不受洪水冲击和破坏。

农户需了解乡(镇)政府所划分的风险区域和安全区域的详细界限,同时掌握在紧急情况下的避难疏散路径。一旦位于风险区域的农户接到紧急疏散的命令,应迅速离开住所,撤离前需确保切断水源和电源。

在汛期到来之前,乡(镇)政府需指导农民实施必要的防范手段,并对住宅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

针对使用泥浆或石灰砂浆搭建的墙体,若未进行水泥砂浆的涂抹或是涂抹层出现局部脱落,则必须进行水泥砂浆的涂抹或是进行勾缝修补。

针对生土墙体,可以运用水泥砂浆进行挂网并加以抹面施工;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在墙面上钉上塑料布,并利用砖石将塑料布固定牢固。

对于屋顶出现渗水漏雨情况的住宅,可以采取涂抹密封胶进行缝隙封闭、更换瓦面或重新铺设瓦片等手段来解决问题;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在屋顶钉上塑料布并加以固定。

房屋周边的低洼地带需要及时进行回填或垫高处理,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策略,以确保排水能够畅通无阻。

(5)对于房屋周边发现有地洞、塌陷的,应及时予以处理。

农户应提前准备若干编织袋和砂土,紧急撤离前,可以在房屋正面墙体的内侧堆放砂袋,以此抵挡水流对房屋的冲击。

灾后临时处置

洪水消退并且应急措施解除之后,那些临时搬迁的农户才能返回自己的住所,对房屋的受损情况进行检查。

2.低洼地带仍被洪水浸泡的农村住房,一律不得进入。

3.周边场地有滑坡或其他地质隐患的农村住房,一律不得进入。

农村住房若遭受洪水侵袭,住户在进入房屋前需仔细检查墙体是否出现倾斜、裂缝、扭曲或偏斜,以及房屋基础或地面是否出现下沉,楼面是否有坍塌的风险。确认房屋安全无虞后,方可进行室内淤泥清理、污水处理以及受损财物的整理。对于受水浸泡的电源插座、开关和燃气管道,必须由专业人员检测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房屋内外及周围因受损而堆积的淤泥和污水清理完毕后,需立即对房屋及周边环境实施消毒杀菌措施。

农村住房安全应急评估

农村住房若遭遇洪水侵袭、被水浸泡或短时间内有进水情况,或是因暴雨、洪灾引发村庄或房屋周边局部地质问题,则必须实施农村住房安全应急评估,以便判断其是否适宜继续居住。

农村住房安全应急评估需由乡镇政府牵头,指派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执行。在开展应急评估之前,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需依据《洪涝灾区农村住房安全应急评估指南(暂行)》,对相关技术人员以及乡镇、村级“两委”干部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依据安全应急评估的结果,受洪水灾害影响的农村住宅可划分为“适宜居住”和“不宜居住”两大类。其中,“适宜居住”的住宅指的是那些经过应急评估认定场地安全、地基稳固、主体结构无安全隐患,无需修缮或仅需简单维护后即可安全入住的房屋。“不宜居住”的住宅则是指那些在应急评估中发现地基或主体结构存在安全隐患,或是所在区域、地段存在地质风险的住宅。

农户入住“可居住”房屋后,需留心观察,若察觉到安全隐患,应迅速撤离并向上级村“两委”及乡(镇)政府汇报。乡(镇)政府需调动专业技术力量进行审查,确保及时消除潜在风险。同时,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将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支持。

针对那些“不宜居住”的房屋,除了那些已经明显坍塌或严重损毁且无法通过加固或修复来恢复其居住功能的外,其他房屋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安全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改造或加固工程。

土木结构住宅以及土窑洞等建筑,即便在遭受水浸后房屋本身未倒塌,其生土墙体因吸水而软化,导致承重能力下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为农户提供其他住所以确保安全。对于采用泥浆砌筑的房屋,若墙面无勾缝和抹灰层,一旦灰缝中的泥浆吸水,其墙体承载能力将显著减弱,同样需要暂时将农户安置到安全的地方。

灾后过渡安置与恢复重建

在评估受灾面积、房屋破坏状况、受灾人数以及重建所需时间等多个维度后,基于对农户意愿的充分尊重,我们能够选择诸如投靠亲友、临时搭建帐篷、集体建造活动板房、或使用村集体公共设施等多种途径,对受灾群众进行及时的临时安置。

在搭建救灾帐篷的过程中,务必确保其位置远离可能存在危险的建筑物,同时避开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区域,如河道等地带。同时,应挑选地势相对较高、场地安全可靠,并且不会对交通造成干扰的地点。

在开展活动板房集中建设的过程中,需充分遵循灾后重建的相关规划标准,确保不占用即将开发的建设用地。同时,要确保板房能够满足避险避灾和迅速疏散的需求。此外,还需配备包括临时供水、供电、污水处理以及垃圾处理在内的必要公共服务设施。活动板房的结构可以选用彩钢夹芯板轻型装配式结构,亦或是其他轻钢结构。

遭受洪水侵袭的村集体公共设施,必须经过安全性评估或鉴定程序,确保其符合安全使用标准,才能用作灾后暂时的过渡性安置场所。

灾后农村住房的恢复与重建,需严格遵循当地政府的重建计划和具体政策。在洪泛区及蓄滞洪区所在的乡镇,应依据房屋的实际用途应急管理评估,参照洪泛区和蓄滞洪区建筑工程的相关技术规范,建设农户的避洪住房和集中避洪设施,从而降低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为指导洪涝灾区农村住房安全应急评估

快速评判

灾后农村群众能否返家居住

或必须过渡安置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制定了

《洪涝灾区农村住房安全

应急评估指南(暂行)》

(简称《指南》)

《指南》针对因洪水灾害受损的农村自住房屋进行安全应急评估,涵盖所有受洪水侵袭、浸泡或短时间内进水的农村自住房屋,以及因灾区地质问题导致安全受威胁的农村自住房屋。

用于经营的农村房屋应由专业机构进行安全性鉴定。

洪涝灾区农村住房安全应急评估

应逐门入户进行

现场工作包括

场地安全评估

地基基础安全评估

上部结构安全评估

根据分项评估结果与下表

给出洪涝灾区农村住房

安全应急评估初步结论

农村住房安全应急评估指南_应急管理评估_洪涝灾害农村住房安全应急预案

安全应急评估技术要点如下

处于以下地段的房屋,存在场地安全隐患:

该区域紧邻山脉或峭壁,已发生滑坡现象或存在滑坡风险;同时,该区域还可能存在泥石流、山崩等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

(2)场地出现地陷、地裂、大范围地下空洞、塌方等现象。

该场地坐落在河流的漫滩地带,亦或是洪水行进、分流以及退水的出口处附近,面临着洪水直接的威胁。

房屋地基基础出现以下状况,视为存在安全隐患:

(1)地基出现滑移,且存在发展迹象。

(2)基础底部持力土层流失应急管理评估,基础部分悬空或局部破坏。

(3)地基出现严重不均匀沉降,房屋出现肉眼可见的明显歪斜。

房屋上部结构出现以下状况,视为存在安全隐患:

位于易受洪水或径流侵袭的区域,那些房屋室内地面高度低于洪水或径流水位的土木结构建筑,包括由泥浆砌筑的砖木、石木结构建筑,以及土质窑洞。

超过四小时被洪水浸泡的、由白灰砂浆砌成的、且未进行水泥砂浆抹面或勾缝处理的砖木结构以及砖混结构建筑。

墙体上出现了明显的裂缝,这些裂缝的宽度超过了10毫米,或者多条裂缝的总宽度超过了5毫米;同时,在纵横墙的连接部位,裂缝已经贯穿整个墙体;此外,墙体还出现了明显的倾斜,这种倾斜是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

(4)承重墙体根部出现严重溃烂或剥蚀。

(5)承重墙体局部倒塌。

砖柱若独立承担结构负荷,其上若出现裂缝宽度超过1.5毫米,或者有断裂或位移的迹象。

楼面出现变形或局部坍塌现象;同时,楼面承重的主要构件,如大梁、屋架、楼板等,在墙体顶部的支座位置,出现了滑动、侧翻以及不稳定等情况。

承重木构件,包括木柱、木梁、木屋架以及木檩,已经出现严重腐朽现象,存在断裂或功能失效的风险;此外,在洪水的影响下,这些木构件可能会发生位移或偏离其支座位置。

承重混凝土的柱、梁、板等构件表面出现了严重的剥蚀和开裂现象,钢筋部分已经生锈,存在断裂或功能丧失的潜在风险。

砖窑或石窑的边窑腿出现显著向外倾斜;同时,窑顶也出现了纵向的裂痕;此外,窑脸部分严重向外凸出,存在倒塌的潜在风险。

钢结构中的承力部件,如柱子、梁和屋架等,若遭遇洪水冲击或遭受杂物撞击,往往会发生显著的形变或弯曲;同时,也可能导致钢结构中的关键连接部位失去功能。

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