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生活的安宁与幸福,安全至关重要。鉴于此,深入了解并熟练运用必要的应急安全知识,显得尤为迫切。
应急安全常识 你不可不知
1.
交通安全常识
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驾驶车辆时必须遵循交通规则,不得随意闯越红灯。坚决杜绝超速驾驶和酒后驾驶的行为。同时,应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车辆状况良好。
乘坐公共交通时,乘客需依次排队上下车,同时,严禁携带任何易燃、易爆等可能构成危险的物品进入车厢。
骑行过程中,务必时刻留心四周环境,转弯时伸出手臂示意,以免出现急转弯的情况。若与他人同行,应避免并肩骑行或相互追逐。
行人过马路走人行横道,过路口时认真观察来往车辆。
乘车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措施
乘坐火车旅行时,务必远离车门和车厢接口区域。一旦火车不幸脱轨,乘客在脱轨发生前的数秒内,应迅速采取较为安全的姿势进行自我保护。在此期间,乘客应迅速低头,确保头部安全,避免受到伤害。在此紧急情况下,切勿盲目跳车,以免因惯性作用被抛出车外。只有当火车完全停稳之后,乘客才能安全地离开。如果发现车门因撞击而变形,无法正常开启,应当迅速破除车窗玻璃。
乘坐地铁途中若遭遇火情,务必保持冷静,遵循工作人员的引导,用手帕或衣物遮住口鼻。若不幸失足坠入轨道,应立即高声向站台上的工作人员求救,他们会实施断电措施进行救援,切记不可擅自攀爬站台,以免遭遇触电危险。
开车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措施
当刹车系统出现故障,需依据道路状况及行驶速度妥善操控方向盘,在切换至低档位的同时,配合使用手刹进行制动。在此过程中,可借助车辆保险杠等部位与路边障碍物进行摩擦或碰撞,以实现强制停车并脱离险境。
一旦车辆在公路上发生故障,司机需立刻在车尾放置一个三角形的警示标志,并且司机与乘客应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切勿继续留在车内。
车辆落水时需保持镇定。当汽车下沉,因车头较重火灾应急逃生知识培训,应从后座迅速撤离。若车窗和车门均无法开启,应将脸部紧贴车顶,确保呼吸顺畅。随着水逐渐从缝隙渗入,车内外压力平衡后,再尝试打开车门逃生。
发生车祸时的处理方法
遭遇交通事故时,需立即拨打122报警电话,若发现有人受伤,应迅速联系120急救服务。在处理伤者时,切勿急于移动,先观察伤者是否意识不清,检查其心跳、呼吸以及是否有大量出血或明显骨折。若伤者陷入昏迷,应先解开其颈部、胸部和腰部的衣物,将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其口鼻内的异物,以防发生窒息。若心跳与呼吸同时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及体外心脏按摩。若存在严重的外伤导致出血,可以将头部位置降低,将受伤部位抬高,同时用清洁的手帕或毛巾对伤口进行压迫,以实现止血效果。
2.
地震常识
地震发生时的避险技巧
若在室内,可以选择相对较小的厨房或卫生间等空间暂时寻求庇护,亦或是靠近稳固的家具,例如铁质柜子、木质立柜或暖气设备旁进行避难,但切记不要躲藏其中。在躲避时,要留意避开墙体较易受损的部分,比如门窗周边。同时,应尽量使用手边的物品来保护头部,例如棉被、枕头等。
在驾驶汽车时,若车辆位于立交桥等高风险区域,驾驶员需及时将车辆驶离,同时缓慢踩下刹车进行减速。与此同时,乘客应紧握扶手、支柱或座椅等固定物,确保头部安全。
若你身在外头,务必远离烟囱、水塔、高耸的树木以及那些带有玻璃幕墙的楼房;要避开变压器、高压电线、电线杆等潜在的危险设施;同时,要远离可能倒塌的危房、围墙等建筑;尽量选择宽敞地带蹲下或趴下,切记不要随意奔跑。
震后自救与施救
地震发生之后,若不幸被掩埋,务必坚定信念,相信救援人员终将到来。若不止一人被埋,彼此间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逐步移除阻碍,尽力自救。务必保持一定的活动范围,如有条件,可用毛巾等物遮住口鼻,以防尘土吸入导致窒息。切勿盲目呼救,尽量节约体力,通过敲击等方式传递求救信号,留意外界声响,抓住机会呼救。
进行被掩埋人员的搜寻时,务必寻求对当地情况了解的人提供指引,依照当地居民的习俗进行搜索;可以尝试呼喊或敲打物品,然后身体贴近废墟地面,细心倾听是否有任何回应。
在救援行动中,可借助铁锹、镐头、撬棍等工具,配合手工挖掘,以救出被埋压的人。挖掘时,首要任务是搜寻被埋者的头部,清除其口鼻中的杂物,然后按照胸部、腹部、腰部、腿部的顺序逐步挖掘,确保在救援过程中不造成额外的伤害。
若被埋压者的伤势较为严重,救援人员不可强行拉扯,而应想方设法让被埋压者的全身得以显露,仔细检查伤势,并实施包扎固定等急救手段。对于暂时无法救出的被埋压者,需确保废墟下方的空间有良好的通风,并适时提供食物和水,待救援条件成熟后,再行实施营救。
3.
燃气安全常识
使用燃气时的注意事项
在安装了天然气供应的住宅内,住户应停止使用任何其他类型的燃料,包括但不限于液化石油气罐、煤炭等。
天然气使用的橡胶管道长度不宜超过两米,且不得穿越墙体。同时,需要定期对橡胶管道进行检修与更换。一旦发现橡胶管道出现老化、裂纹、弯曲或损坏的情况,必须立即进行更换处理。
使用燃气器具完毕后,需立即将其关闭。在每次启用之前,务必检查其安全性,确保无任何漏气现象,方可进行通气点火操作。
烹饪过程中,厨房内需确保有人持续监护,以防汤汁溢出导致炉火熄灭,进而引发燃气泄露事故。
若发生供气意外停止,需立即关闭燃气设备上的开关以及室内燃气的主阀门,并且要等到供气恢复正常之后,方可重新启动使用。
用气“六”不准
不得自行拆卸或修改燃气设备和工具。若因装修等原因需进行拆改,务必委托持有相应资质的燃气安装与维修企业进行操作。若确实有必要迁移燃气计量装置及其前端的设施,则必须取得燃气供应单位的许可。
不得将燃气管道、阀门、流量表以及燃气器具等设施进行封闭式安装,包括但不限于安装在墙体内部、吊顶空间、柜体之中或灶台之内。
3、不准在安装燃气表、阀门等设施的房间内堆放杂物或住人。
4、不准在燃气管道室内牵挂电线、绳索,或悬挂杂物。
5、不准私自开启或关闭燃气管道公共阀门。
6、不准非法使用燃气设施和偷盗、转供燃气。
日常检漏
通常操作是取毛刷沾取肥皂液均匀涂抹于燃气开关的各个连接部位,一旦发现气泡生成,便表明该区域存在泄漏。切记不可使用明火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并联系燃气服务单位的专业人员来处理。
为确保燃气泄漏能够被迅速察觉,建议家中配备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并且还要准备一个灭火器,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
一旦察觉到室内燃气设备或相关器具出现泄露情况,请立即执行以下步骤:首先快速关闭总气阀;其次切断室外电源;紧接着熄灭所有火源;然后迅速开启门窗通风;同时,严格禁止操作任何电器设备或使用手机,应立即前往室外拨打燃气公司的紧急抢修或救援电话。
4.
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常识
逃生常识
在火灾初期阶段,若楼梯和走廊尚未被大火彻底封锁,人们可以采取以下逃生措施:用浸湿的被子或毛毯包裹自身,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尽量弯腰快速穿越被困区域。
遭遇火灾被困时,窗户成为了一条逃生通道。可以将绳索或床单的一端固定在室内的稳固结构上,然后沿着绳索或床单缓慢下滑。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楼层较高,这种方法并不推荐使用。
若房间外部有供水管道,可借助管道进行撤离。但需注意,若楼层较高,此法并不可取。
千万不能乘坐普通电梯逃生。
求救常识
火灾发生时,若走廊和楼梯被浓烟和火焰阻断,被困者应尽可能靠近窗户或阳台等显眼位置,通过呼喊或向地面抛掷轻物等方式向救援队伍传递求救信息。在夜间,使用手电筒向下照射,有助于救援人员迅速发现被困者并采取相应救援措施。
火灾发生于室外时,切勿轻率开启房门,以免外部火焰和烟雾进入室内。此时,应将毛毯或类似的丝质物品塞入门缝,并且持续向其上倾倒冷水。
烟雾弥漫的房间与走廊中,由于烟雾和热气向上攀升,地面附近区域烟雾相对稀薄。在逃生过程中,被困者应尽量弯下腰部,让头部贴近地面,并在需要时采取匍匐行进的方式。
务必留意,切勿躲进床榻下方、衣柜深处或阁楼空间以躲避火势或烟雾。此类区域往往是火灾现场最为危险的地带,消防人员不易察觉,因而难以获得及时的救援。
5.
电动自行车安全常识
不要过度充电
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充电时长不应超过12小时。若充电时间过长,将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频繁进行长时间充电,会使电池失去水分;情况严重时,电池可能会因过热而膨胀,甚至引发爆炸。
不要私拉电线充电
切勿私自拉设临时电线用于充电,亦不可将电线从室内牵至室外为电动车充电,以免电线受损,造成火灾隐患。
确保充电器和电池型号匹配
使用时请勿擅自更换电动自行车的电池,亦不可购买非原型号的充电器。若充电器与电池型号不匹配,可能会在充电时电压升高,加剧电池的水分流失,并迅速导致电池温度上升,从而引发爆炸事故。
确保充电场所安全
公共楼梯、走廊以及安全出口等疏散通道上禁止进行充电行为,以防火灾发生时堵塞逃生路线,导致人员遭受伤害。
定期维修保养
请勿使用已过使用期限的电池,切勿私自安装防盗装置,切勿增加电力使用量。当电动自行车出现故障时,应及时交由专业人士进行维修。
6.
防溺水常识
不要到危险场所游泳
游泳时切勿单独行动,尤其应避免前往水域情况不明或风险较高、易发生溺水及伤亡事故的区域。应避免鲁莽跳水或进行潜水,同时应避开急流和漩涡等危险水域。
不会游泳也别慌
落水之人即便不擅长游泳也不必慌张,应当屏住呼吸并紧闭鼻孔以防呛水,并努力尝试站立。若水深至无法站稳,需立刻将头部后仰,嘴巴朝上,尽力让口鼻露出水面以便呼吸。切记不要将双手高举或激烈挣扎,以免身体进一步下沉。与此同时,还需留意周围是否有露出水面的稳固物体,并向其靠近。
科学组织施救
野外遇到有人落水的情况,应当动用身边的物品进行施救。可以向落水者投掷救生圈、木板等可以漂浮的物体,使其能够抓住并避免沉入水底;同时,也可以递给落水者木棍、绳索等工具,以便将其拉回岸边。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不适合下水进行救援,此时应当及时报警寻求专业援助。
游泳者在进行救援行动时,应先脱去鞋子和外套。若溺水者意识尚存,救援者需绕至其身后或潜入水中,从背后或侧面支撑住溺水者的腋下或下巴,帮助其呼吸,并将之拉上岸边。在此过程中火灾应急逃生知识培训,应尽量避免与溺水者正面接触,以防被其抓住或抱住。
成功救起溺水者后,首要任务是立刻清理其口腔和鼻腔内的污物和杂物,确保呼吸道的畅通。紧接着,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助者的腿上,头部朝下,对背部进行按压,以便排出呼吸道和胃内的积水。对于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的溺水者,必须立刻实施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完成急救措施后,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7.
家用电器安全常识
选购家电时,务必详尽地查阅产品手册,同时核对商品的标称电压是否与居住地电网的供电电压相匹配。
家用电器不要安置在潮湿、有热源,或易燃物、灰尘多的地方。
在电器运作期间,严禁用湿润的手指触碰开关及其金属部分,亦不可碰触电器内部的元件。
在使用电吹风、电熨斗等电器时,不要将电线绕在手上或小臂上。
使用电热设备时,务必配备过热防护设施。一旦察觉到异常的气味或噪音,必须立刻关闭电源。
需定期对功率较高的电热设备所连接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其出现老化或损坏现象,应立即进行更换处理。
电源引线或供电线路如有裸露处,要用电工胶布包好。
使用三脚插头配合三孔插座接入电源的电器产品,严禁使用仅有双脚插头和两孔插座的设备来替代。
在电器进行通电试运行之前,务必将开关调整到停止状态。在启动、调整以及停止等各个操作环节,必须严格遵守说明书上所推荐的步骤顺序。一旦通电后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迅速停止设备运行,并立即断开电源。
(转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