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方案(2020 - 2022年)印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如何推进?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市中医管理局、市医院管理中心,以及各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处置培训课件,还有所有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

为执行《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相关要求,提升我市公共卫生体系水平,特此发布《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方案(2020年-2022年)》,请各单位严格依照方案执行。如遇任何问题,请即时向我委反映。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12月1日

联系人姓名为石菁菁,联系电话为83970736;另外一位联系人名叫白冰,其联系方式为83970737。

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方案(2020年-2022年)

为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计划中的相关要求,旨在增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以及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并促进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的紧密结合,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医防融合为指引,针对交叉培训的需求,对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胜任力为核心的培训体系进行优化。通过实施补齐短板、填补漏洞、强化弱项的标准化培训,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能力突出的医防结合型骨干医师团队,从而显著提升全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培训目标

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医防融合培训工作,至2022年,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单位、院前医疗急救中心以及二、三级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交叉培训,参与培训的人数超过600人,并成功建立了多个公共卫生与临床医疗相结合的培训基地以及配套的教材。

三、培训对象

二、三级医疗机构中,计划晋升为副高职称的内科领域医师,涵盖内科、儿科、急诊科、全科以及感染科等专业。

(二)急救中心拟晋升副高职称的临床医师。

(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拟晋升副高职称的公共卫生医师。

(四)自愿参加培训的其他医师。

四、培训内容

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主要致力于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院前医疗急救以及传染病诊疗等方面的能力。急救中心的临床医生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卫生医生,则专注于加强临床诊疗技能、医院感染防控能力以及传染病诊治技巧。

(一)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传染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着重于针对新出现和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紧急处理策略,以及防护、隔离、转运、消毒等在传染病疫情处理过程中的技能,还有流行病学调查等公共卫生应急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具体内容可参考《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培训细则》(附件1)。

(二)临床诊疗和院感防控能力

针对重点及新出现的传染病诊疗策略、早期识别能力,以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准则,医院的感染防控体系及相应措施,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参考《临床诊疗与院感防控能力培训细则》(附件2)。

(三)院前医疗急救能力

医院门口的紧急医疗救助相关法规、基础急救技巧、现场处理的基本准则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具体内容可参照《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培训细则》(附件3)。

五、培训形式和时间

医防融合培训涵盖了课程学习、实践操作以及实际岗位锻炼三大培训环节,总计培训时长为六个月。

(一)课程学习

各项法律规范、政策文件、工作计划以及基础理论等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以及互联网辅助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二)实操培训

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现场处置、个人防护以及临床诊疗等实践性要求较强的内容,我们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演练以及技能考核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

(三)顶岗锻炼

依据培训需求及实际工作部署,参训人员可选择前往经官方认可的各类培训机构(诸如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急救站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进行短期学习与实践,且在晋升为副高级职称之前,其参与此类研修和实习的时间总和应达到至少六个月。在这些医疗机构中,临床医师若在二、三级机构工作,需前往传染病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进修,同时急救中心医师至少进修三个月,疾控中心医师至少进修两个月(内容涵盖课程学习与实操训练);而对于急救中心及疾控中心的医师,他们在传染病医院的进修时间同样为一个月,而综合医院的进修时间则不少于五个月(同样包括课程学习与实操训练)。

六、培训基地

依据培训课程安排,该基地涵盖了市及下辖16个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北京市急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及国家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所属医院。具体名单可查阅《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基地名录》(附件4)。

七、培训报名、考核和发证

(一)报名

申请者需填写《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报名表》(见附件5),并向所属单位的培训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各单位需汇总申请信息,并填写《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汇总表》(见附件6),然后集中向培训基地提出培训需求。培训基地将根据这些需求来安排培训。关于具体的报名时间,将另行通知。

(二)考核和发证

培训基地会对培训结束的人员实施评估,评估通过者,基地将在《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证明》(附件7)中予以登记,并附上单位公章。《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证明》是申请副高级职称的关键凭证之一。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北京市卫生健康部门全面负责全市医疗与预防融合培训项目的规划与管理,设立了专门的医防融合培训专家小组,精心制定了详尽的培训计划和实施规范。同时,充分调动了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公共卫生及医疗机构的丰富资源,编制了专业的培训教材和课件,并积极组织了各类培训活动。此外,还对全市的培训工作进行了严格的监督与评估。各区卫生健康部门承担起辖区内医疗机构医防融合交叉培训的动员和安排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医疗人员参与培训,同时强化区级疾病防控中心和急救站点的建设,并协助进行培训的协调与监督。培训基地需依照培训标准和报名情况执行培训计划,严格执行结业考核,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培训质量得到切实保障。各类二级、三级医疗机构,急救站点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依据培训规范,合理组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并确保培训参与者获得所需的各项保障。

(二)完善激励措施

本市将医防融合的培训课程纳入市级继续医学教育的必修模块,参与培训者根据规定可累积相应的继续教育学分。本市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中涉及内科领域的科室(包括内科、儿科、急诊科、全科、感染科)以及急救站点、不同级别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医师,在晋升为副高级职称之前,必须参加至少半年的医防融合专项培训,且这段培训时长应被纳入医务人员在农村基层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总时长之中。自2021年度开始,对于已成功完成医防融合培训的医务人员,将优先考虑其晋升事宜;而自2023年度起,这一培训项目将成为晋升过程中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主动参与并顺利通过医防融合培训的医师,他们同样适用于本规定,且在申请副高级职称时,将享有优先推荐资格。

(三)保障经费投入

政府、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投入医防融合培训经费。市财政划拨专项资金,用于确保教材编写、课件制作、实践指导和督导考核等培训环节的顺利进行。培训基地则负责提供必要的学习与生活设施。同时,培训对象所在单位也需提供便利,确保其在培训期间享有应有的待遇。此外,还积极倡导社会资金对医防融合培训工作的支持。

附件:1.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培训细则

2.临床诊疗和院感防控能力培训细则

3.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培训细则

4.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基地名录

5.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报名表

6.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汇总表

7.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证明

附件1

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培训细则

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一)培训时间:理论授课6学时,实践培训6学时

(二)培训地点: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培训内容:

深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条款,充分掌握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权益、职责以及工作规范。

研读《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掌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评判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置程序和管理规范。

二、传染病监测与管理

(一)培训时间:理论授课12学时,实践培训1-2周

(二)培训地点: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培训内容:

对法定传染病种类及其类别有所掌握,同时熟悉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报告和管理制度,精通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和管理的流程及基本标准。

熟练掌握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操作流程,精通常规报告信息的定义和规范标准。

理解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审核标准、技巧及关键评估指标,并据此编制质量评估文档。

三、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处置

培训时长安排为:理论课程共计24小时,实践操作培训为6小时,而顶岗实习锻炼则需持续4至6周。

(二)培训地点: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培训内容:

理解传染病疫情的定义、常规的调查处理方法和步骤;熟悉流行病学调查的目标、重要性、基本准则以及具体内容。

掌握突发疫情、重大传染病流行以及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定义,熟悉其常规的调查处理方法和流程。

3.了解需开展个案调查疾病的基础知识和主要疫情控制措施。

掌握关键传染病的集中病例特点,熟悉疫情爆发的判定准则、调查及处理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操作流程。

深入了解传染病疫情控制策略的制定准则、目标及其重要性、技术规范以及具体内容,这涵盖了诸如如何确定密切接触者和病例、实施隔离与管理工作、采取主动搜寻策略、进行环境与物品消毒以及保护易感人群等多个方面。

熟练掌握在传染病疫情处理过程中应急处置培训课件,对生物样本以及外界环境样本进行采集和运送的相关技术和操作规程。

7.掌握流行病学调查技能与调查报告撰写规范、要求。

附件2

临床诊疗和院感防控能力培训细则

一、培训时间

顶岗锻炼6个月,其中传染病专科医院1个月,综合医院5个月。

二、培训地点

专门针对传染病治疗的医院,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的北京地坛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以及提供综合性医疗服务并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的内科专业基地,位于北京市。

三、培训内容

(一)公共卫生机构人员

(一)公共卫生机构人员.png

在参与病人管理、临床查房以及众多教学活动中,我深入参与了感控处的日常工作与教学事务。同时,我也在努力学习和掌握与医防结合能力培训要求紧密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技能。

感染科

1.轮转目的

掌握:

(1)传染病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的基本原则。

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的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病症表现,诊断所需依据,鉴别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的基本原则。

(4)法定传染病报告与处理程序。

熟悉:

(1)医院内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与防治;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鼠疫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规律、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的基本原则。

伤寒、菌痢、阿米巴病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流程以及治疗的基本原则;同时,关于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包括其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甲型、乙型、丙型及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其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规律、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具体方法。

人类对于艾滋病(AIDS)的病原学认识、疾病发展过程、症状表现、初步筛查与确诊方法,以及抗病毒治疗的基本原则。

了解:

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相关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

黄热病的病原学知识、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点、寨卡病毒的临床症状、疟疾的诊断依据,以及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

炭疽与布鲁菌病的病原学原理、传播途径、症状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诊断准则、区分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

(4)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5)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及抗休克治疗;

(6)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2.基本要求

(1)学习症状、病种要求:

(1)学习症状、病种要求.png

要求参与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12例。

(2)基本技能要求:

消毒隔离的程序;分级防护要求。在发热门诊进行强化实践轮转

3.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1)学习病种:

针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弓形虫病、狂犬病以及原因未明的发热症状,需采取以下诊断策略。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腰椎穿刺操作

心血管内科(1个月)

1.轮转目的

对心血管系统常见症状(诸如胸痛、呼吸不畅、心跳不规律、晕厥等)的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有深入了解;掌握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症状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精通心血管急症和重症的诊断及治疗技术;熟悉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使用;熟悉典型心电图诊断技巧;掌握电除颤技术。

掌握心脏电生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冠脉造影技术、了解PCI治疗过程、学习心脏起搏术的操作方法、认识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监测、以及运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

2.基本要求

(1)见习症状、病种要求

(1)见习症状、病种要求.png

要求参与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10例。

(2)基本检查及操作见习

(2)基本检查及操作见习.png

呼吸内科(1个月)

1.轮转目的

了解: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病症的诊断方法、区分诊断;掌握上呼吸道感染与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了解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诊治原则;掌握肺癌的症状、诊治原则;认识呼吸衰竭的定义、分类、症状及诊治原则。

掌握肺炎的病原学检测手段,熟悉支气管镜及内科胸腔镜的操作技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呼吸系统药物吸入疗法,以及戒烟的有效途径。

2.基本要求

(1)学习症状、病种及例数要求:

(1)学习症状、病种及例数要求.png

参与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10例。

(2)基本检查及操作见习

(2)基本检查及操作见习.jpg

急诊科(1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方法。

了解:常见急症的临床表现及其初步应对措施;掌握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如心肺复苏术、过敏性休克治疗药物等。

熟悉急诊科的工作流程,掌握分诊和分级的具体标准,以及急诊科防控工作的流程和特殊要求,这其中包括护理工作的流程及其独特之处。

2.基本要求

学习要求包括:掌握肺部感染中常用抗菌药物及其对抗耐药性感染的治疗方法,进行急诊流感病例的筛选与处理,识别由临床药物过敏引起的皮肤疹子,以及参与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救治工作。

(2)临床急救技能:掌握基础心肺复苏的实施方法

内科ICU/呼吸ICU/综合ICU(选转1个月)

1.轮转目的

对危重症患者的评估与转诊流程有深入了解,擅长气道管理技术,精通基础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心肺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解痉平喘药物等常用急救药物的临床应用,同时具备对耐多药细菌感染进行诊断、治疗及隔离的专业能力。

掌握机械通气的基础知识和主要操作方式,熟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与栓塞处理;深入了解严重全身性感染及其引发的感染性休克;学习镇静和镇痛技术的应用;关注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方法;以及了解营养支持在临床中的适用情况和实际运用。

2.基本要求

(1)见习症状、病种要求

见习症状、病种要求.png

(2)基本技能见习

基本技能见习.png

感控处(1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

医院在感染管理方面需遵循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涵盖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核心技术,诸如监测医院感染的方法、消毒的基本原则、标准预防措施、隔离的基本原则、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要求,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监测与防控要求。此外,还包括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疾病科等关键部门的感染防控重点要求。医院内疾病防控的管理流程、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知识及技能等方面。

疾病防控,特别是针对传染病的管理,涉及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这包括传染病的报告机制,发热门诊的运营关键点,以及医院内部感染控制与外部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了解:

医院感染的病例诊断规范,医院消毒所采用的常规方法及其技术核心,隔离技术的关键点和实施中的主要困难,以及重点区域和部门的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点和难点,还有疾病预防和控制在医院内部实施时面临的挑战。

医护人员需执行职业防护措施,对呼吸道传染病、AFP等疾病进行监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患者的慢性病,以及处理疾控相关信息。

2.基本要求

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以及流程的必要条件和核心内容有深入了解。

完成三个内科病区、三个外科病区以及一个重症监护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任务,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3)参加每月病区和重症监护病房的现场督导。

全面掌握手术科室、消毒供应中心、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以及内镜检查中心等关键部门在感染预防和监督方面的关键要点。

(5)参加全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管理与督导。

深刻理解并掌握传染病医院在感染防控方面的相关法律条文、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管理理念和具体要求。

(7)掌握发热门诊的管理要求与要点。

(8)掌握传染病管理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管理的要点与难点。

3.较高要求

(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要求。

(2)参与一项医院感染防控的课题,并实施。

(3)能独立处理与管理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能设计医院感染的聚集性疫情的调查方案。

(5)能独立巡查发热门诊的感控和传染病工作。

能够自主安排并有效处理医院内部针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管理规范及操作步骤。

(二)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人员

(二)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人员.png

参与病人管理、临床查房及各种教学活动,同时投身于感控处的日常工作与教学实践,并在此过程中,学习与医防结合能力培训要求相匹配的专业理论知识。

感染科

1.轮转目的

熟悉:

(1)传染病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的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鼠疫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规律、临床病症、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的基本原则。

伤寒、菌痢、阿米巴病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技巧和治疗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包括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的基本原则。

甲型、乙型、丙型以及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其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实施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人类对艾滋病(AIDS)的病原学理解、疾病发展过程、典型症状、初步检测与确诊方法,以及抗病毒治疗的基本原则。

(8)法定传染病报告与处理程序。

了解:

(1)医院内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与防治;

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感染(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相关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

黄热病的病原学特征、登革热的流行病学规律、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疟疾的临床症状,以及它们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炭疽与布鲁菌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规律、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状况、临床表征、诊断准则、鉴别诊断技巧和治疗办法。

(5)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6)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及抗休克治疗;

(7)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2.基本要求

(1)学习症状、病种要求:

学习症状、病种要求:.png

要求参与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12例。

(2)基本技能要求:

消毒隔离的程序;分级防护要求。在发热门诊进行强化实践轮转

3.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1)学习病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弓形虫病、狂犬病、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

(2)临床技能要求:

腰椎穿刺操作(见习2例)。

急诊科(1个月)

1.轮转目的

熟悉医院内对就诊患者的分诊分级规范、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疾病的风险与严重性评分、胸痛中心的诊疗步骤、卒中中心的诊疗流程;了解急诊感染性疾病报告流程及防控关键点;掌握心肺复苏(CPR)的基本原理和最新发展;对常见急症的诊疗思路、鉴别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选择常见急症辅助检查项目、结果解读及临床价值;以及合理使用常用急救药物(包括心肺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强心利尿药物、解痉平喘药物、镇痛药物、止血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掌握:对于各类紧急状况(诸如高血压急症、甲状腺急症等),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严重失调,其处理的基本准则。

2.基本要求

(1)学习症状、病种要求:

学习症状、病种要求-1.png

要求参与接诊和处理病人的总数不少于50例。

(2)基本技能要求:

基本技能要求-1.png

3.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1)病种要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有创通气的基本临床应用。

(3)报告2份临床病例(PPT演示)

呼吸内科(1个月)

1.轮转目的

熟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病症的诊断路径及其鉴别诊断方法;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呼吸衰竭、气胸等的发病原理、症状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技巧以及治疗方案;掌握吸入性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应用原则;熟悉支气管镜及内科胸腔镜检查与治疗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能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解读。

掌握肺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以及胸腔积液的相关知识;熟悉机械通气和无创通气技术的应用;了解雾化治疗的方法;以及精通肺功能检查的判读技巧。

2.基本要求

(1)学习症状、病种及例数要求:

(1)学习症状、病种及例数要求.png

要求参与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10例。

(2)基本技能见习:

基本技能见习-1.png

3.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1)学习病种:

肺癌、肺结核、胸腔积液、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见习内容涵盖支气管镜检视、肺功能评估、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等环节;同时,还需进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资料的解读与分析。

参与:机械通气、无创通气。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完成国外有关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1篇,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心血管内科(1个月)

1.轮转目的

精通心血管系统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知识;熟悉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了解心血管系统常见症状(如胸痛、呼吸急促、心慌、晕厥、头晕等)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技巧;掌握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症状表现、诊断鉴别及治疗方法;擅长心血管急症和重症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合理运用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识别心脏形态异常在胸部X光片上的表现;精通典型心电图诊断技术;熟练掌握电除颤操作。

掌握心脏电生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冠脉造影技术,了解PCI治疗过程,学习心包穿刺的操作方法,认识心脏起搏术的原理,以及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还有超声心动图的应用。

2.基本要求

(1)学习症状、病种及例数要求:

学习症状、病种及例数要求-1.png

要求参与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15例。

(2)基本技能见习:

3.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1)学习病种:

心脏疾病、肺部血管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成人中较为普遍的先天性心脏病。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了解:心包穿刺术、临时心脏起搏术。

报告解读: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完成国外有关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1篇,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内科ICU/呼吸ICU/综合ICU(1个月)

1.轮转目的

精通危重症的识别与紧急救治方法,熟悉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及转移流程,擅长气道管理,掌握机械通气的基础理论及常规操作模式,精通基础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熟悉心肺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降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解痉平喘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常用急救药物的临床应用,了解感染和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明确输血指征,掌握营养支持的适用条件和临床实施方法,以及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的诊断与治疗技巧。

掌握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治疗(ACLS)知识,熟悉张力性气胸的处理,了解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内容,掌握严重全身性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救治方法,进行床旁呼吸功能监测(包括气道阻力与呼吸系统顺应性),实施床旁心输出量监测(涉及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实施镇静与镇痛措施,以及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监测(包括颅内压和颈静脉球部位血氧饱和度)。

2.基本要求

(1)学习症状、病种及例数要求:

学习症状、病种及例数要求-2.png

要求参与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10例。

(2)基本技能见习:

基本技能见习-2.png

3.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1)病种要求:

张力性气胸、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栓塞病症、以及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和由此引发的感染性休克。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动脉穿刺操作,床旁进行心输出量及呼吸功能的监测,同时进行头部、胸部和腹部的影像学检查与判读,对神经系统功能实施监测,并对张力性气胸进行诊断和治疗。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国外有关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1篇;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感控处(1个月)

1.轮转目的

熟悉医院感染及传染病管理的相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精通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各项核心技术,诸如感染监测的技术手段、标准预防措施、手部卫生规范、消毒操作原则、隔离措施,以及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具体要求,以及医疗废物处理的正确方法。医院需制定感染防控的应急计划,同时医务人员应掌握必要的自身防护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医院内管理流程,并严格遵守传染病报告的相关要求。

掌握医院消毒的常规手段及其关键操作步骤,熟悉隔离技术的核心要点、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医院内部在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2.基本要求

在诊疗过程中,我们需熟悉并掌握医院感染控制以及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2)掌握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原则、报告要求。

在临床诊疗实践中,我熟悉了标准预防策略、手部卫生规范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手段。

(4)通过临床诊疗,掌握预检分诊与传染病的报告要求。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的分级标准,以及与之对应的防护技巧,并且熟悉了职业暴露时的紧急应对处理程序。

(6)通过演练,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

3.较高要求

(1)通过诊疗工作,掌握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诊断标准。

(2)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对急诊科、病区、手术部、消毒供应中心、重症监护病房、血液透析、内镜中心等关键部门,需深入学习其感染防控的具体措施与督导要求。

(4)了解隔离的要求与措施、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置。

(5)熟悉各种侵入性操作感染防控的具体要求与措施。

四、培训报名

(一)疾控系统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联系电话:64407255

(二)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单位:北京急救中心

联系电话:66098037

附件3

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培训细则

一、培训时间

经过三个月的顶岗实践,我参与了为期一周的轮岗培训,接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车实习,最后独立值班了十周。

二、培训地点

北京急救中心、各区急救中心站(不含西城区)

三、培训内容

(一)轮转培训

医院门口的紧急医疗救助操作步骤、常见急救物资与器械的正确运用、对患者的搬运及转移方法、对院前紧急医疗救助中遇到的常见危急重症患者的识别及救治措施、创伤处理的基本技巧、突发事件的现场伤员分类及现场处理措施等内容。

(二)跟车实习

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进行了一对一的跟车实习,通过这一过程,我深入了解了院前医疗急救的日常工作流程,并成功掌握了理论培训课程中所教授的知识。

(三)独立值班服务

独立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出车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应遵循4班2运转的上下班制度,这包括白班、夜班、次日晨班以及休息日,具体的管理工作则由所属的急救中心站负责。

附件4-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