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应急避难场所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职能,保障灾害突发时人员能够迅速且井然有序地疏散,降低人员伤亡风险,叙州区在今年致力于推进全区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化建设,预计到9月底,将完成并投入使用50个场所。
此处尚缺一块用于应急供电的指示牌,请您指派工作人员在下午四点前将其正确安装就绪。
在丽雅公园,叙州区应急管理局的党委委员廖彩平正在仔细观察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同时,他与施工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丽雅公园今年被纳入规范化建设的应急避难场所名单,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具备容纳13300名避难者的能力。目前,该场所的应急信息发布、应急垃圾处理、应急医疗救护等规范的分区标识牌以及周边主要道路的导向标识均已安装到位。
彭建顺,作为应急避难场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负责人,他指出:“我们即将主要安装应急发电机、应急照明灯具以及应急导示指引牌,确保在9月底之前,这些设备将全部安装完成,并交付给业主方进行验收和使用。”
据相关介绍,应急避难场所的规范化建设涵盖了多个方面:首先,对场所进行科学的区域划分;其次,设立清晰的标识牌和道路指引标识;再者,确保应急供水、供电等关键设施设备的完善;此外,还需配备应急发电机、场地照明灯具、应急垃圾箱等必要的物资设备;最后,制定并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的启用预案。在避难场所的选址上,主要依据实际情况,优先考虑公园、广场、学校等地点。叙州区樟海镇的小学成为该区四个主要场镇中已设立的避难点之一,占地面积达8500平方米,具备接纳5700名避难者的能力。
樟海小学应急避难设施的管理员王新向记者透露:“在我们学校,设有发电机、垃圾桶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规定,以及各类指示照明灯具和电缆等设备。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这些设施得以妥善使用。但若遇突发状况,我们会依据既定的应急预案,将这些设备合理分配至各处,以便引导民众进行紧急避难。”
规范化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关乎完善社区服务、增强基层防灾减灾实力、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2023年,叙州区计划投资225万元,旨在打造50个应急避难场所,分两个阶段逐步完成。这些场所中,主城区以及观音、樟海、横江、蕨溪等中心镇将有25个,其余乡镇也将设立25个。目前,主城区及中心乡镇的首批25个项目已基本完工;第二批次的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中。
叙州区应急管理局的党委委员廖彩平表示,他们计划对施工队伍进行指导,确保其依照施工方案及合同规定,全面推动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工作。他们致力于在9月30日之前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规定,完成第二批共计25个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