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高温下孩子易中暑!家长如何预防、识别及照顾?快来看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孩子发烧抽搐应急处理_儿童中暑症状识别_儿童中暑预防措施

夏日炽热,阳光如同烈火,高温天气如影随形。孩子们生性爱动,在户外尽情嬉戏,却可能遭遇中暑的威胁。中暑并非儿戏,轻微者会导致身体不适,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安全。

儿童更易中暑原因

家长们必须熟悉预防中暑、辨认中暑症状以及护理中暑儿童的方法,以确保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淄博市第一医院儿科的主治医师任守芸指出,由于儿童的身体构造和生理功能尚未成熟,他们在炎热环境中更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具体原因包括:

儿童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其新陈代谢十分活跃,体内细胞活动频繁,因而所产生热量较成人更为显著。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人体需要持续调节体温以保持正常,然而儿童体内积累的热量过多,这无疑加重了身体的负担,进而提高了中暑的可能性。

观察儿童的身体比例,可以发现他们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宽。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他们在相同的高温环境中时,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也随之增大,从而吸收的热量也相应增多。

儿童体内的汗腺尚未成熟,其数量与功能均不及成年人。当汗腺尚未发育完全时,其散热效能显著降低,导致热量不能迅速散发,从而在体内累积,可能引发中暑现象。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心尚处于成长阶段,其功能较为薄弱。在面临高温状况时,他们无法像成年人那样快速且高效地调整体温,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他们难以明确地传达自己的情绪,这可能导致家长难以迅速察觉中暑的征兆。在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以及强烈阳光直射的情况下,例如夏季进行体育活动、军训,或者在车内长时间停留,都可能会提升中暑的可能性。穿着过多、过度包裹,以及体型较胖的儿童,散热过程将变得更加不易。

患有诸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尿崩症以及下丘脑损伤等慢性疾病的儿童,其身体机能受到损害,因而更容易遭受中暑的困扰。那些曾经有过中暑经历的儿童,对高温的耐受能力会相应减弱,进而使得他们再次中暑的风险显著提升。

识别中暑症状,判断严重程度

孩子一旦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暴露,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烧、肌肉抽筋、抽搐,甚至昏迷等不适症状,那么这很可能就是中暑的表现。任守芸指出,中暑通常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所呈现的症状及其严重程度都有所区别。

中暑的先兆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会表现出中暑的相关症状,然而体温并未升高,一般不超过38℃,且意识清醒,器官未受损害。当孩子身处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他们可能会出现精神不振、身体疲软、头晕、头痛、口渴、出汗增多、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此期间,孩子的意识保持清晰,且无器官损伤的迹象。身体正处于调节恢复阶段,若能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将孩子移至凉爽且空气流通的地方孩子发烧抽搐应急处理,并适量补充水分,通常症状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然而,若体内热量持续累积,则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轻度或重度中暑。

轻型中暑症状明显,孩子的体温会显著上升,一般介于38℃至40℃之间。他们会表现出脱水迹象,比如皮肤变得湿冷、面色变得苍白、心跳加速、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眼窝出现凹陷、皮肤弹性降低等。尽管孩子尚未出现意识障碍或器官损伤,但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首先,应让孩子远离高温环境,并采取降温、补充水分等措施。如果症状没有好转,应立即就医。经过恰当的处理,孩子通常能在数小时内恢复健康。

重型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属于极为危险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儿童可能遭受抽搐、意识丧失,并伴随有高热及多器官功能损害。体温可能升至40℃以上,并出现肌肉痉挛、晕厥、昏迷、抽搐、言语不清、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引发多种器官功能障碍,如血尿、消化道出血、皮肤瘀血、瘀斑、休克以及呼吸衰竭等。此刻,孩子的身体状况已达到无法代偿的阶段孩子发烧抽搐应急处理,面临着生命危险,必须马上被转移到附近的大型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儿童中暑,应急处理有方法

任守芸指出,一旦孩子出现中暑迹象,应遵循“先移位、后降温、再补充、最后调整体位”的处理方法。她强调,应立即将孩子转移到阴凉且空气流通的地方,理想状况是进入有空调的房间,以减少孩子继续吸收热量的机会。

迅速而有效的降温是中暑紧急救治的关键步骤,一旦发现中暑,应在30分钟内迅速将体温降至40℃以下。降温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脱去多余的衣物,以增强散热;用温水对孩子全身进行擦拭,同时使用风扇或空调来促进空气对流和散热;对于年纪稍大且意识清醒的儿童,可以采用洗澡浸泡的方式来降低体温;若婴儿出现捂热综合症,应立即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和被褥。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对中暑引起的体温升高并无效果,这是因为中暑导致的体温上升与一般发热的机理存在差异。

儿童在发生中暑时,往往伴随着脱水以及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因此,应当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给孩子饮用常温的白开水或是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在饮用时,应注意不要一次性摄入过多,以免导致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若孩子无法自行饮水,应立即在医生的评估指导下,接受适量的静脉输液等治疗措施。

对于患有重型中暑,且症状包括高热、意识模糊、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的儿童,以及那些轻型中暑患者,在经过现场处理后症状仍未减轻的,应立即前往最近的医疗机构就医。

预防,从生活细节做起

任守芸强调,预防中暑远比治疗更为关键。她建议,在炎炎夏日,家长们应当精心规划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段,尽量避开正午时分那炽热的阳光。户外游玩时,应让孩子待在阴凉之地,并随身携带扇子或是便携式小电风扇,以此来促进空气流通,减轻体感温度。而在气温高、湿度大的日子里,则应让孩子在室内凉爽的环境中活动,比如室内游乐场或游泳池等场所。同时,调整户外运动强度,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

请勿让孩子独处车内或密闭空间内,哪怕只是短暂的片刻,也可能使车内气温急剧上升,从而引发中暑或更严重的健康风险。在炎热的天气里,家中应开启电风扇、空调等降温工具,同时要定期打开窗户进行通风,确保室内空气保持新鲜。

在着装上,宜挑选轻薄、宽松、浅色调且透气的服饰,这有助于汗液的快速挥发。应当及时更换因汗水浸湿的衣物,确保身体保持干燥。特别是对于婴幼儿,应选用轻薄型的包裹,避免过度保暖。

在饮食上,需确保孩子摄入充足水分,最好选择清水或电解质饮品,同时应避免孩子饮用含有酒精、咖啡因或糖分过多的饮品,以防加剧水分流失。此外,孩子还需避免过量饮用过冷的饮料,以防引发胃部不适。在食物选择上,应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减少高热量、油腻和辛辣食品的摄入,并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妥善规划日常活动,以防止身体过度劳累。在夏季,部分家长倾向于给孩子使用所谓的“防暑药物”,然而,目前医学界尚无公认的药物能够有效预防中暑。某些“防暑药物”中含有的辅料,如酒精,可能对儿童不适宜,并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至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它们对于因中暑引起的体温升高并无效果,因此不建议使用。

在炎热的天气里,家长必须对儿童中暑的预防和治疗给予足够的重视。任守芸指出,通过深入了解儿童中暑的成因、学会辨认中暑的征兆、掌握恰当的紧急应对措施,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既安全又健康的夏日生活环境,确保他们在酷暑中也能无忧无虑地享受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