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来袭如何保命?学校紧急疏散原则及临震应急反应全知道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一、地震应急领导机构

地震应急领导小组:

小学地震应急预案(模板3篇)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地震应急速报小组:

(1) 指挥组与向上级汇报组:校长及校委会

(2) 疏散组:教导处

二、紧急疏散原则

指挥得力、冷静沉着、全员动员、保护师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三、地震临震应急反应

(一) 紧急避震

保持镇定,切勿慌乱,立即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切记不要急于离开教室。

教室里的学生们需迅速就近寻找掩护,采取躺下或蹲下的方式,尽量缩小身体体积,寻找桌子下面或墙角作为避难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被落物伤害的风险。一旦感觉到震动,应立即用双手护住头部,或者用书包进行遮挡。

采取避震动作时,需弯曲一只手臂来守护双眼,防止被碎片玻璃所伤;同时,用另一只手紧紧握住桌脚或床脚。若身处墙角,则需将双手交叉置于颈后,并利用枕头或类似物品覆盖头部及颈部,以此提升防护效果。

当您选择卧倒或蹲下姿势时,可以采取以下动作:面部朝向地面,头部紧贴墙面,双臂在额头前方交叉,右手紧握住左臂,左手则反向握住右臂,使额头倚靠在双臂上,同时闭上双眼,维持通过鼻孔的呼吸。

走廊中的学生们需立刻寻找一个安全的角落,采取躺下或蹲姿,用双手保护头部,同时避免靠近窗户。

教室外的学生们需立即奔向开阔区域,同时用双手保护头部,以防建筑物或电线掉落造成伤害。

教师需遵照既定职责,立刻对各个教室的抗震设施进行细致核查,并对所有不当的抗震举措进行即时更正。

(二) 紧急疏散

根据各年级所处位置及学生年龄特点,具体疏散要求如下:

警报声响起后,班主任或授课教师需迅速指导本班学生迅速蹲下,寻找课桌下方的安全避难所。若经过两分钟仍未见大规模反应,学校将再次吹响警报,届时所有班级需遵循既定的紧急疏散路径,迅速且井然有序地离开教学楼。

撤离的流程是:先前后楼依循既定路径进行疏散。在疏散过程中,务必向学生说明,防止他们跳楼,防止发生拥堵,防止人群盲目涌出。学生们应在教师的指引下有序移动,确保桌椅摆放得当,从而便于进行避震。

绕开建筑外围及窗户区域,以防墙体坍塌或玻璃损毁引发伤害;与室内悬挂物件保持距离;确保通道畅通无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对于年幼、体弱或存在残疾的同学,应将其安排在便于避震或撤离的地点,地震发生后,应有序地进行撤离。

5. 不得惊慌,应采取就近避险。

必须遵循既定的疏散路径进行撤离,在沿楼梯下行过程中,每批次人员需分成两队并行前进,以减少拥堵和避免发生碰撞。

7. 遇到灾情,切勿跳楼。

8. 各班教师负责指挥学生撤离,确保学生安全离开教学楼。

楼梯入口需由指定教师负责指导疏散,而班主任则承担起对本班学生撤离事宜的具体管理职责。

在疏散过程中,学生们需用双手或书包保护头部,以防被落下的物品击中。

11. 疏散过程中,要保持冷静,排队有序,不得奔跑或推搡。

12. 疏散过程中要避免穿越建筑物,尽量避开建筑物及电线。

各班级抵达集合地点后,学生们需立即蹲下,确保头部安全,静待地震平息。地震结束后,各班需依次进行人数核对,并将结果上报给校长。

(三) 自救互救

疏散后,各工作小组根据职责开展震后自救和互救工作。

(四) 灾情速报

灾情报告接收者:需报送至学区核心管理层。地震发生后,每日需提交汇报。

2. 灾情速报内容:震感、伤亡情况、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

3. 速报程序:

地震发生后,需在20分钟内立即向教育局负责人进行汇报。

学校紧急疏散指挥部迅速执行地震应急计划,并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及时掌握了以下信息:

(1) 影响范围:震感强度和破坏范围。

(2) 人员影响:人员伤亡情况。

(3) 经济影响:学校建筑、设施、设备等的破坏,财产损失。

地震灾情报告工作遵循统一调度、分层次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以及依照规定流程逐级上报的原则。

四、其他

本细则依照国家地震应急计划执行。该计划一经启动,便即刻执行,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和全体教师务必恪尽职守。

防地震应急预案2

为了有效提升全校师生对地震的防范意识,确保每位师生都能熟练掌握科学的避震及疏散技巧,并提升自我救助与相互救助的能力,我校积极响应“5.12”防灾减灾日的号召,精心组织并开展了地震避险与疏散安全演练活动。

一、组织领导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

二、演习前准备时间

演习准备定于2月25日。

三、演习前准备内容

1.方案与路线图设计

陈方白老师承担了制定详尽的疏散演习计划与路线图的职责,同时向所有教师详细阐述了疏散的具体路径和地震来临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2.防震减灾常识普及

综合实践课教师借助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掌握地震预防和疏散的方法小学地震应急演练方案,同时广泛传播在灾害发生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3.班主任疏散演练与讲解

各班级的班主任将负责引导学生了解疏散通道,同时向他们传授正确的逃生技巧以及在进行地震逃生时需要留意的各种细节。

4.防震减灾知识普及

- 地震基本知识

- 大震预警现象与时间

- 震前应做的准备

- 避震要点与家庭防震准备(参考顺子的博客)

- 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常识

5.演习具体分工

-演习总指挥 :Z

-总协调员 :Z

各楼层负责统筹协调的人员:南幢楼从四楼到一楼,北幢楼包括二楼和一楼,以及位于西面的临时住房和北面的临时住房,这些区域的总协调工作均由指定的教师来承担。

各楼梯协调员在灾害发生之际,承担起组织撤离的职责,由负责邻近楼梯的教师来主导这一行动。

四、演习时间

该次演练计划于20xx年2月26日展开,届时具体时刻将依据指挥员的口令以及锣鼓的节奏来确定。

五、参与演习人员

全校师生。

六、演习地点

北幢教学楼、南幢教学楼、西面简易房、北面简易房及学校*场。

七、演习过程

第一个演习环节:避震演练

陈方白老师下达指令:“请大家注意,此刻地震来袭,务必保持冷静,严格遵从指示;门卫(Z)需立刻关闭电源,大家应迅速躲藏于课桌下面。”

在教室内,老师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头部安全,紧接着指导学生们进行避震行动,待确定安全区域后,他们各自前往该处进行避震。

2.办公室内 :教师迅速蹲下并躲避到桌下。

3.室外 :教师迅速寻找安全的避震点。

第二个演习环节:疏散演习

地震已经暂时平息,但或许还会伴有余震发生。在教室里,教师们正安抚着学生们,并叮嘱大家保持镇定,切勿恐慌。

当锣鼓声响起,由查玉林负责绕学校边缘奔跑并敲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随即着手,迅速引导学生按序撤离。

师生们遵循既定的疏散路径,从教室和办公室快速且井然有序地离开。在教室里,学生们手提书包以保护头部安全,而教师们则负责带领大家进行疏散。他们指导学生跑步撤离,确保各通道畅通无阻,并留出专门的救援通道。

师生迅速疏散至指定场地,依照日常晨会站位迅速集合,同时确保头部安全防护。

卫生老师徐晓伟指示:请携带急救包,前往指定地点,并站在国旗杆旁边。

班主任进行人数核对,若所有学生均已安全撤离至指定地点,则无需进行上报;但若发现有学生尚未撤离,班主任应立即向陈碎媛校长进行汇报。

紧急情况处理 :

陈校长接到一份报告,内容提到:“六(1)班原本有46名学生,他们都已经安全撤离,但遗憾的是,还有一名学生未能成功撤离,具体位置目前尚不清楚。”

另外,还需紧急报告:还有一名六年级学生尚未撤离现场,情况紧急,需要立即寻求支援。

3.消防员(Z老师饰演) :收到报告,立即出动。

广播中传来通知,陈方白老师的声音安抚着被困的学生:“楼上的同学们,请务必保持冷静,尽可能用各种方法向我们发出信号,我们将会立刻展开救援行动。”

六年级的学生被困室内,他们站在教室的窗台上,手中挥舞着鲜艳的红领巾,焦急地等待着救援人员的到来。

防地震应急预案3

为确保我校师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小学地震应急演练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以及本县《地震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并充分考虑我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抗震减灾应急机构及职责

(一) 抗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姓名) 电话:(号码)

成员:(名单)

(二) 职责

组长职责包括:在地震发生之后,负责领导应急响应工作,统一调度和协调抗震救灾行动,同时与县级相关部门保持紧密的沟通与联络。

2.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迅速搜集并整理地震灾害的相关信息,同时快速向上级单位汇报,并持续与县级相关部门保持沟通联系。

(2) 协助县地震观测工作组加强余震监测和震情分析。

进行地震灾害损失的调查与评估,执行地震现场考察和宏观异常情况的调查工作,同时整理汇总应急响应的相关情况。

(4) 负责地震新闻宣传报道。

(5) 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及其他交办事項。

二、应急通信保障

确保应急通讯无障碍是执行预案的核心。一旦地震发生,首要任务是确保与县级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通讯渠道畅通无阻。

三、应急行动方案

地震预警发布或破坏*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一) 一般破坏*地震应急反应:

地震发生之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刻对地震情况和灾害状况进行了全面掌握,明确了应急工作的范围,向县抗震减灾指挥部汇报了相关情况,宣布了震后应急期的开始,并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对应急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

(二) 严重破坏*地震应急反应:

学校应对紧急情况:地震爆发后,领导小组迅速转型为抗震救灾的指挥中心,负责执行针对学校受损的地震应急预案。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全面展开震后的救援和抢险工作。

(1) 指挥部成员立即到岗履职。

(2) 根据灾情,组织救援队伍,开展自救互救。

(3) 各班迅速疏散学生,抢救被压人员。

(4) 建立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受伤师生。

(5) 及时上报灾情及抢险救灾情况,接受上级部门指导。

(6) 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救治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