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LED储能路灯试点落地杭州,能耗降30%?碳排减百吨

上城区的上祥路、茶汤路等街道近日新装了101盏特殊类型路灯,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首个LED储能路灯大规模改造试点项目在杭州正式实施。这些新型路灯集成了智能储能、动态调光和应急保障等功能,正助力杭州在城市照明领域探索实现碳中和的“杭州模式”。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景观发展中心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这批储能路灯运用了“低谷充电、高峰放电”的智能策略。在每日23点至次日7点这一用电低谷时段,路灯会自动开启充电模式,将电能储存在专用电池中;而在早高峰电力紧张的时刻,路灯则会切换至储能供电,以此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经过精确计算,该方案能够有效减少该区域的照明能耗,降幅高达30%;同时,全年累计可减少碳排放量超过100吨。

这些路灯仿佛配备了一位智能能源的守护者。项目工程师向记者展示了后台管理系统,其中AI算法能够实时监控杭州的电价波动情况,宛如一位精明的交易员,自动调整充电和放电的策略。一旦预测到电价将要上涨,系统便会主动开启储能模式,确保所充入的每一度电都能在电价较低时完成。

应急照明双电源_杭州城市照明碳中和方案_LED储能路灯杭州试点

除此之外,这些新入职的照明设备具备“便携式充电器”的特性。在遭遇恶劣气候时,它们能够迅速激活备用电源,确保至少8个小时的连续照明。据技术人员透露,系统内存储了20多种应急处理预案,涵盖了从梅雨季节到严寒天气的各种情况,仿佛为路灯配备了一本“防灾手册”。

此外,每盏路灯都装有“智能健康监测器”,能够实时传输温度、电压等关键数据。一旦有路灯出现异常应急照明双电源,如“发热感冒”,系统后台的大屏幕会迅速锁定问题所在,维修处理的速度相较于传统方法提升了三倍。

相关负责人在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容景观发展中心强调,这一项目实现了政策推动与技术创新的完美对接。它不仅融合了照明、储能和应急三大功能,既满足了市民对优质照明的追求,同时也为城市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更加周全的保障。在未来的日子里应急照明双电源,我们将不断推广储能路灯的使用,致力于构建“呼吸自如、温暖宜人”的智能照明体系,从而使城市的夜晚变得更加安全、环保,并充满科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