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文档由会员提供,支持在线查阅。如需获取更多类似内容,如《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11页珍藏版)》等,请于点石文库中进行搜索。

富源县某煤矿针对瓦斯爆炸事故的应急演练方案由矿长负责编制,具体日期为二一三年六月二十日。一、演练目的与覆盖范围:1. 演练旨在确保在采掘作业区域发生瓦斯爆炸的紧急状况下,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疏散受影响区域的人员,并妥善开展瓦斯爆炸灾害的预防、避难以及抢险救援的应急工作。本次演练旨在增强矿山领导及相关部门对突发瓦斯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井下工作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和躲避,以最大程度减少瓦斯爆炸带来的损害,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本次瓦斯爆炸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覆盖区域包括:由放炮作业引发的110807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事件,以及戛达煤矿在2013年度矿井事故应急响应机制的启动。

因此,在矿长的统一指挥下,各相关部门各尽其责,于调度室迅速集结,在最短的时间内指导矿井全体员工快速、有序、安全地撤离,并迅速实施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演练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坚持以人为本,以避让为主;其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再者,要求反应敏捷,措施果断;最后,强调部门间的配合与分工协作。四、应急预案演练背景:矿井基本情况如下,井下作业点分布包括:采一队位于110807采煤工作面,掘二队分别在120801回风巷和南翼进风巷进行两个掘进作业,采二队作业于130802采煤工作面,掘三队负责130804机巷及13集中运输下山两个掘进工作面,掘一队进行1766水平掘进作业,掘四队则对主斜井和避难硐室进行喷浆处理,同时负责抽采工作。

1766年,在北翼运输巷进行探钻作业时,掘修队对皮带巷进行了底部施工。该矿井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7.41立方米每分钟,相对涌出量为26.14立方米每吨,属于高瓦斯矿井。通风系统方面,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的通风方式,主斜井和副斜井负责进风,而专用回风井则用于回风。通风方法采用抽出式,风井引风道安装了主扇风机以抽风。主扇风机是轴流式风机,且具备反转反风的功能。回采工作面实施了U型通风模式,而在掘进工作面,则是通过局部通风机将风筒中的空气压入,并配备了双风机和双电源系统。目前,井下共有五个掘进工作面依赖局扇进行供风,其中包括120801回风巷或南翼进风巷的俩个掘进工作面,130804机巷以及13集中运输下山的另外俩个掘进工作面,以及掘一队的1766水平掘进点。矿井的核心通风设备包括两台型号为FBCDZ-15的通风机,它们配备的电机功率达到2160千瓦,且具备的额定风量参数。

矿井的进风量达到了每小时24008700立方米,全压为6004000帕斯卡,而矿井的总进风量是3900立方米每分钟,而总回风量则达到了4100立方米每分钟。矿井内配备了KJ90NA瓦斯监控系统,设有六台监控分站。在井下作业区域、机电硐室和水仓等关键部位,按照规定安装了29个瓦斯检测传感器,6个风速检测传感器,5个温度检测传感器,1个一氧化碳检测传感器,5个风门检测传感器,以及7个局部通风机开停检测传感器。此外,地面也设置了两个监控分站。人员定位系统:部署了KJ236型人员定位系统,此系统可对各个作业点的作业人员状况和出勤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井下设置了三处监控分站,配备了11个读卡器;地面则设有一台监控分站,并配备了3个读卡器。视频监控系统:于井下主要巷道安装了四台视频摄像传感器;演练事故地点:110807采煤工作面位于矿井一

水平1795南翼自2013年8月起启动开采,截至6月20日,该区域尚存240米倾向长度和工作面长度80米。此区域由采一队负责挖掘,实施倾向长壁式采煤法,使用单体配绞接顶梁进行支护,通过爆破方式落煤,并采用全部陷落法进行顶板管理。110807机巷使用了2.2*2.4米的工字钢进行支护,110807回风巷则同时采用了2.2*2.4米的工字钢支护和锚网索,而110807瓦排巷则采用了3.2*2.5米的U型钢进行支护。进风区域包括主斜井、副斜井、1795人行通道、1795运输石门、1795南翼运输巷以及1795南一上山110807机巷和110807采煤工作面;回风则涉及110807回风巷、110807瓦排巷、南翼回风巷和风井。在110807回风巷中,已设立两组配备正反风门的风门。然而,由于110807工作面遭遇了...

在重新开切眼进行10米的断层开采后,7号和9号煤层附近的瓦斯因卸压而大量涌入8号煤工作面,使得该工作面隅角区域瓦斯浓度超标。在此区域进行采煤作业时,因放炮作业引发了瓦斯爆炸,爆炸发生的地点位于110807机巷的进风流中,而站岗警戒的位置则是在110807回风巷的风门外,距离110807工作面下出口有30米之遥的机巷处。3、各作业点避灾路线包括:807采面,具体为807机巷、1795南一上山、1795南翼运输巷、1795运输石门、1795行人通道、主斜井地面、南翼进风巷、南翼横皮带巷、1795南一上山、1795南翼运输巷、1795运输石门、1795行人通道、主斜井地面;802采面,包括802机巷、1795集中运输石门、1795行人通道、主斜井地面、13集中运输下山;804机巷,则是13集中运输下山。

795号集中运输石门1795行人通道的主斜井地面1766水平:1766清理巷主斜井地面,1795井底车场:1795行人通道主斜井地面。五、关于应急预案演练的安排:1、由矿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湾田集团富源矿区的救护队将参与其中。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以及墨红镇煤炭分局派驻我矿的驻矿员,时间定于2013年6月23日下午3点整。演练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首先,于2013年6月22日晚上7点召开应急预案演练的预备会议,参会人员为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所有成员以及湾田集团富源矿区救护队的队长。会议议程包括:首先,由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挥长,即矿长,负责主持整个会议;其次,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副指挥,也就是总工程师,对本次预案演练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具体实施方案需制定,演练工作安排需明确,(3)矿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长提出具体要求,(4)针对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矿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及其职责分配如下:指挥长由*担任,副指挥长由*担任,成员包括郭顶初、李春业、王卫兵、邓益功、余绍云、卿建山、封又良、邓太玉、杨德坤、龚爱国、段久云、李香良、杨周强、苏继金、谢建初、堵小学、梁建华、姚洪华。指挥长(即矿长伍盛东)的主要职责有:A、全面领导应急抢险救灾行动;B、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C、具体指挥应急抢险工作。副指挥长(副矿长)在指挥长的指导下,负责策划并实施营救遇险人员及处理事故的具体作战计划;同时,他还要负责确保井下所有人员按照既定的避灾路线,安全有序地撤离矿井。

煤矿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_富源县煤矿演练方案_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负责安排事故处理所需员工在指定区域待命;对全矿通风系统及井下空气成分进行监测,并确保事故处理完毕后通风系统的改造与恢复;承担全矿地面和井下供电、停电任务,以及机电设备的调试、运行和维护工作;负责事故救援物资的采购、供应、车辆调度及后勤支持;维护煤矿秩序,确保执行任务的车辆通行无阻,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负责收集和调配救灾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若总指挥缺席于矿井现场,则由副总指挥依照名单顺序代为履行其职责。七个应急工作组进行职责演练,其中,撤人抢险指挥组由副指挥长担任组长,姚洪华(救护队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张保林、李初生以及湾田集团富源矿区救护队的其他成员。他们的具体职责是,负责指挥井下所有人员按照既定的避灾路线安全撤离。

全面撤离井下区域,同时派遣救护队伍对井下进行彻底的搜寻与救援。务必及时向上级汇报井下人员撤离及搜救工作的进展情况,并负责发放入井救灾人员的通行证。事故处理小组:组长由指定人员担任,成员包括邓太玉、杨德坤、龚爱国、段久云、李香良、杨周强、苏继金等,主要负责现场指挥、协调事故抢救和生产恢复工作。C、通风抢险小组:组长为王,成员包括王卫兵、谢建初、刘冬。主要职责是监控整个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井下空气成分的检测,并在事故抢救及处理完毕后,全面负责通风系统的改造和恢复工作。D、机电抢险小组:组长为王兴,成员包括姚志和赵国平;主要负责确保全矿地面和井下停电、送电的执行,以及机电设备的调试、运行和维护等任务;同时保障井下救灾电话通讯的畅通。E、物资供应、后勤保障和综合协调小组的组长:

副组长卿建山,成员包括杨小贤、赵熙、曾治民、刘玮玮和肖锋,他们承担的职责是:全面负责事故救援的联络工作,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得到有效执行;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抢险救灾的进展情况;负责采购、供应事故救援所需物资,安排车辆调配,并做好后勤保障;同时,他们还需向指挥部、技术组和现场抢险指挥组报告物资采购和供应的相关信息。F、抢险救灾保卫组组长:成员包括检身房工作人员、刘辉、唐佳斌。职责涵盖:维护煤矿秩序,确保执行任务的车辆通行无阻,保障抢险救灾活动顺利进行;负责对入井人员进行身份检查和登记,仅限持有救灾通行证者入井,并对出井人员进行及时登记和统计。同时,需将相关情况及时汇报给指挥部(调度室)。H、抢险救灾技术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刘冬、刘飞

赵郭涛的职责包括:负责编制详尽的救援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适时调整并向指挥部上报;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清单;在必要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加入技术团队;持续向指挥部反馈救援工作的进展状况。同时,矿山技术人员需负责制作与事故相关的图纸和资料,并供应所需的技术信息。(三)关于演练工作程序的部署,定于2013年6月23日的下午14时50分,所有参演单位的成员需准时聚集在矿山会议室,做好待命准备。15时00分:监控员观察到监控画面中110807区域的T0、回风巷的T1和T2三个瓦斯检测仪显示的瓦斯浓度已上升至10%;监控员随即向当班值班矿领导及矿总工程师报告了瓦斯浓度超标的情况;15时01分:调度室收到110807采煤工作面的现场报告称,在110807机巷进行爆破作业时,工作人员有瓦斯超标的感知。

炮声过后,响起了一阵巨大的轰鸣,同时风向出现了倒转,据此判断可能发生了瓦斯爆炸。在放炮过程中,包括110807采煤作业面的所有人员均已撤离至110807机巷的进风流区域,并在110807回风巷设立了警戒线。调度员立刻向当班的值班矿领导进行了汇报,值班矿领导随即指示,要依次通知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成员前往调度室。15:02时分,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成员们陆续抵达矿调度中心。指挥长紧接着通过电话对井下情况进行了询问,在掌握了井下情况之后,他迅速作出决策,启动了戛达煤矿的矿井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同时,他立即下达命令,要求富源矿区的救护队以及相关专业组组长迅速到调度室集合。15时03分:调度室内的调度员在接到关于井下瓦斯爆炸事故的紧急报告后,需核实报告者的身份、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受影响的区域大小、事故发生的确切时间、通风设备是否完好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被困人员等信息,并且要详细记录。

进行记录,并迅速通过电话告知井下各作业区域的施工队伍或相关人员,要求他们在值班队干(即安全员)的指引下,立即从井下升至地面,并同步进行人员清点,向矿调度室进行报告。同时,将情况上报至集团公司调度室。15时05分,各小组负责人需向指挥部进行汇报,并原地待命。当班矿领导向调度室报告了现场状况,指挥长随即询问了详情,并指示他负责组织井下工作人员有组织、安全地撤离,同时确保在主井1795的交岔点处维持撤退的秩序。15:08 指挥部发布指令,要求:向井下各作业点了解人员安全撤离情况;对矿灯房、井口体检室及监控人员进行统计,掌握井下各队人数及总人数;立即组织救护队第一小队分为三组,分别负责1766水平、13采区、110807和120801的准备工作面,引导人员撤离并调查灾情;第二小队则在地面上原地待命;负责

事故抢险指挥组需迅速部署,确保现场抢险队员即刻就位,随时待命。机电抢险组需确保地面变电所供电稳定,同时保障抽风机、压风机、抽放泵等设备正常运行;此外,应拆除主抽风机20米范围内的电源,以避免高浓度瓦斯在主抽风机出口引发爆炸或燃烧事故。同时,需通知井下变电所电工断开井下生产用电;确保井下救灾电话通讯线路畅通无阻。抢险救灾技术团队需持续对灾情进行监测煤矿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煤矿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汇报。物资供应、后勤保障以及综合协调小组负责整理事故救援所需的物资,并负责调配事故救援所需的车辆,同时确保其后勤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承担事故救援的总联络、协调和执行职责,对指挥部发布的各项应急命令进行落实,详尽记载抢险救灾的全过程,按照规定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抢险救灾的进展情况,并通知医疗救护人员前往矿区待命。

抢险救灾保卫组需立即部署人员于主井、副井、风井处进行值班,设立专门的警戒线,在井口风机房周边严格禁止使用明火,并限制人员进入。同时,严格禁止未持有下井通行证的人员进入井下(持有通行证者升井后,通行证应立即收回),并持续记录升井人员数量;此外,还要负责维护煤矿的正常秩序。15:12 撤人抢险指挥组进行人数统计,副指挥长李文杰向指挥长报告了(矿灯房、井口检身房、人员定位系统)中记录的上下井人员数量。(包括采一队、采二队、掘二队、掘三队、掘四队、掘修队、机运队、通风队、抽采队、矿领导等,总计)至15:27,救护队第一组报告了1766水平的人员撤离情况,以及通风系统、通风设施和有毒有害气体的状况。15:33 救护队第二小组报告了13号采区的撤离进展,以及通风系统、通风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情况。15:35

通风组向调度室进行了情况报告(联系电话:8000、8001),谢建初指出:当前风速瓦斯浓度为0.5%,风量及其他有害气体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在15:36时刻,各工作地点的安全员陆续抵达调度室,分别提交了本工作地点的升井情况报告。指挥长得知:入井作业人员已全部按照指令撤离至地面。15时40分,保卫组组长通过电话向调度室报告了各井口人员升井的情况。主井的出井人数为……,副井的出井人数为……,总计出井人数为……(这一数据是根据现场指挥组发放的通行证数量以及井口回收的通行证数量进行统计得出的)。15时45分,救护队向调度室进行了汇报,其中第三组报告称:110807工作面和120801工作面区域的作业人员已全部按照规定路线撤离,井下有害气体和氧气浓度均未超过安全限值,通风状况良好,通风设施完好无损。15:50,指挥长宣告应急演练圆满落幕,随即解除井上井下的警戒措施。15:55,全体指挥部成员齐聚矿会议室,召开了一场总结会议。在会上,指挥长对整个演练过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