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沙尘天气缘何如此频发?次数偏多、强度偏强影响大

近期,我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中国气象局举办了2025年春季沙尘天气的总结性研讨会。会议对今年春季沙尘天气的种种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据此对后续阶段防治沙漠化的工作重点进行了科学规划。

在会议期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设计院的两名专家分别进行了报告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方案,其主题分别为《我国主要沙源区地表状况分析》以及《2025年春季沙尘天气的特性和沙尘暴灾害的应急措施》。他们通过研究地表因素的特征以及自2000年起对春季沙尘暴灾害天气的监测数据,详细解读了导致我国2025年春季沙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2025年春季沙尘暴灾害应急工作_国家林草局春季沙尘天气分析_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由于沙源地频繁遭遇剧烈大风、西风带环流出现异常状况以及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2025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的次数明显增多,强度显著增强,且影响区域广泛。本年度春季,我国共遭遇了14次沙尘天气过程,这些天气事件波及到了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的2157个县级区域,受影响的国土面积约为580万平方公里,受影响的民众数量高达10.9亿。4月10日至14日,一场强沙尘暴席卷而来,其影响范围甚至触及了海南岛,这成为了自2000年以来,影响区域最南端的一次沙尘天气事件。然而,随着我国生态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沙源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正稳步上升,地表的抗风蚀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整体呈现出向好的发展趋势。

春季期间,我国在沙源区地表的监测工作以及沙尘暴灾害的应急处置方面,展现了卓越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这些工作在监测评估和灾害应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规划院将不断改进沙尘暴灾害的应急处理管理体系,提高监测的智能化程度,并将先进技术的成果积极应用于防沙治沙的实际操作中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方案,以此助力建立沙尘灾害防控的长期机制,同时为加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赵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