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漾濞县地震!预警如何实现?同一城市居民收到时间相同吗?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5月21日夜晚,大理州漾濞县遭遇了多起地震,其中最大震级达到了6.4级。相隔数百公里的昆明市,众多市民在观看电视节目时,突然收到了地震预警的提示信息。电视屏幕上突然弹出窗口,详细展示了震中位置、震级以及预计到达时间,同时伴随着倒计时的秒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预警信息比地震横波到达的时间提前了整整27秒。

据消息,漾濞县地震发生后,震区周边的云南多座城市和四川省的一些区域,通过具备地震预警功能的手机和电视等设备,均迅速接收到预警通知,从而为公众赢得了宝贵的应急避难时间。

那么

地震预警是如何实现的?

原理是什么?

同一城市居民收到的预警时间相同吗?

看到预警信息时该怎么办?

……

一起来看昆明市防震减灾局怎么说

大理州地震预警信息_昆明市地震预警系统_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保障中心

5月26日,昆明市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发出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之间的差异。对此,昆明市防震减灾局监测预报处的负责人陈静进行了详细说明:

地震预警技术,指的是在地震发生之后,通过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比电波慢这一特性,对地震波尚未抵达的区域进行提前预警。

地震预测,即通过对地震发生前的研究分析,对地震未来可能发生的震级、时间以及地点进行预测并公之于众。但截至目前,地震预测仍是一项全球性的难题,尚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因此,那些声称能够精确预测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地震预测往往并不可信,公众需保持警惕,切勿轻信并传播地震谣言。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大约为每秒5公里,而电波的速度则高达每秒30万公里。基于电磁波相较于地震波快出约十万倍的速度优势,我们可以在破坏性地震波抵达之前,利用电磁波迅速向社会发布地震动强度及地震波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实际上,地震预警的核心便是这种“超快速自动地震速报”技术。陈静表示,预警时间的长度与该区域与震源的间隔有直接关系,距离震源越远,预警的时间就会相应延长;反之,越接近震源的地方,预警的时间就会缩短,甚至震源附近的区域可能连预警的时间都来不及获取,存在一定的预警盲区。

此次漾濞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保障中心,昆明市下辖的五华区、官渡区、晋宁区等众多县(市)区均接到了预警通知。然而,由于各区域与震中的距离各异,它们接收到的预警时间从27秒到58秒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震中周边20公里范围内,预警系统未能及时发出警报,因为当预警信息传至该区域时,地震波已经抵达,故此20公里范围被称作预警盲区。

不要轻视这短暂的预警时长,地震预警系统会依据震区与震中距离的远近,为公众赢得几秒到数十秒的紧急避险机会,向震区居民发出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安全逃生的提示。即便身处非震区,预警同样能起到稳定人心的效果。

5月21日,官渡区云路中心的张女士恰逢地震发生之际,目睹了电视屏幕上弹出的地震预警信息,提示她58秒后地震将抵达其所在区域。她所居住的36楼高楼,在时间流逝中感受到了轻微的晃动。“得知是地震预警,震级并不大,因此并未感到过分惊慌,而隔壁未看到电视预警的邻居则因剧烈晃动而感到恐惧。”张女士如此述说。

烈度5度以上才会发出警报声

如何解读预警信息?通常情况下,预警信息会包括地震波到达的倒计时、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震级大小、烈度等级、发生的时间以及与震中的距离。依据《云南省地震预警管理规定》中规定的预警信息发布准则,当地震预警终端所在地的烈度低于5度时,只会通过屏幕显示和灯光闪烁来提示,而不会发出预警警报声;只有当烈度达到5度及以上时,才会启动警报声。因此,即便地震烈度不高,市民亦无需过度紧张,只需持续留意地震预警的相关信息即可。

地震预警系统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强度限制,当距离过远或强度过大时,发送预警信息便显得不必要,甚至可能干扰到公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秩序。陈静这样解释道。

如何选择专业地震预警平台

当前,市场上涌现出了众多地震预警的移动应用程序。在手机上输入“地震预警”进行搜索,便会呈现超过十个相关App。然而,这些应用真的可信吗?陈静指出,除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发的应用程序外,多数其他App并非真正专注于地震预警,它们仅仅是连接官方平台来获取预警信息。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引发预警信息传递延迟、出现误差等问题。

依据《云南省地震预警管理规定》,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通过地震预警系统向公众统一播报地震预警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自行向社会发布此类信息,亦不得制造和散布虚假的地震预警信息。陈静提出,市民们除了通过电视收看地震预警信息之外,还应重点留意官方渠道发布的地震预警资讯,这包括关注诸如“中国地震台网”和“地震公众服务”等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云南省地震局和@昆明防震等官方微博账号。

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怎么办

网络中广泛传播着一句俗语:“小地震无需逃散,大地震则难以逃脱”,那么,面对地震预警系统,我们该如何科学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呢?

靳树才,市防震减灾局局长,指出:一旦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人们通常拥有几秒至数十秒的避险逃生机会。在这段时间里,首要任务是保持镇定,避免慌乱。紧接着,迅速评估自己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状况。若预警时间允许,应迅速撤离至远离建筑物的开阔区域;若预警时间有限,则应选择最近的地点进行避险,并立即撤离。

6月全省将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地震规模越大,波及区域越广,预警系统在减轻灾害方面的作用就越显著。在这种与死神竞速的情境中,往往胜负只在一瞬之间。因此,构建一个既可靠又完备的地震预警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云南省地震局正致力于加速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的实施。该局已在昆明设立了防震减灾技术试验基地,并成功改建了一个省级预警中心,使其初步具备了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的能力。根据云南省地震局的工作安排,预计到6月份,全省将全面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届时,预警信息将通过预警终端、电视平台以及手机应用程序等三种渠道进行发布。目前预警终端和电视应用预警在具备条件的州市先行试运行。

昆明市地震预警系统_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保障中心_大理州地震预警信息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

昆明市遵照云南省政府及云南省地震局的安排与指示,成功设立了13个基准监测站点、2个基础监测站点、67个常规监测站点以及68个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同时,对2个基准监测站点、28个基础监测站点进行了改造,总计升级了180个预警信息发布台站。目前,该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正加紧推进信息发布系统的设备调试和试运行工作。该系统已在云南电信IPTV电视顶盒和云南移动电视高清顶盒上提供服务,手机应用程序也正在进行内部测试,待成熟后,将面向社会推广使用。

昆明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进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警台站的建设和联网工作,同时启动了预警终端及电视应用预警的试运行。在此次漾濞地震中,昆明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首次投入实战,通过电视应用及预警终端迅速发布了预警信息,获得了广大用户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靳树才表示,广大民众将能够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云南电信及云南移动网络电视等多种渠道获取地震预警信息。未来,该预警功能还将被集成至微信、支付宝等日常频繁使用的应用程序中,以便用户能够更便捷地接收地震预警。未来,这些系统将与列车、机场、电站、能源管道等关键公共基础设施实现联动,依据地震预警信息,自动执行停车、设施关闭等操作,确保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受威胁。

相关

电视地震预警如何安装?

近期,云南省地震局推出了《云南地震预警安装手册》。该应用名为“云南地震预警”,由云南省地震局携手云南电信及云南移动共同推出,旨在为用户提供地震预警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位置,采取相应的快速避震行动,以降低人员伤亡的风险。

自昆明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宽带网络电视服务中开启了地震预警功能,一旦家中安装了机顶盒,用户便可在网络电视的主页上下载并安装相关应用,通过该应用可以学习地震避险的常识。应用安装完毕并启动后,将自动运行。

地震预警电视安装指南

大理州地震预警信息_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保障中心_昆明市地震预警系统

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保障中心_大理州地震预警信息_昆明市地震预警系统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

你了解吗?

汶川地震的惨痛教训促使人们认识到及时地震预警对于抓住宝贵时间的重要性,基于这一认识,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策,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列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2015年6月,该工程正式获得批准并立项,8月20日,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保障中心,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并迅速驶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项目建设期预计为5年,总投资近20亿元。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云南子项目旨在构建一个全面覆盖云南省所有乡镇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网络,其中台站平均间距不足40公里。该工程将设立1个预警中心,并配备202个基准站、228个基本站以及810个常规站,此外还有340个预警终端。一旦全部建设完成,后台站点的总数将达到12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