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基层应急实战能力究竟如何提升?省气象局揭秘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应急实战能力

省气象局

(二七年八月)

我省气象机构在近期与省应急管理和防汛机构紧密协作,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气象灾害的紧急处理,贡献显著。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对天气变化趋势及潜在影响进行精确分析,并迅速发布预警和预报信息。其次,在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上勇于创新。再者,在日常应急管理任务中,表现出了严谨的态度和主动的精神。现将我省气象部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建立完善组织体系

在应对重大气象灾害,如森林火灾、污染突发性事件以及实施人工增雨等紧急情况时,县级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应急机构,其中气象局作为成员之一,并对其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县级气象部门依据职责划分,构建了气象应急管理体系,涵盖了诸如重大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防御措施,以及针对重大森林火灾和污染突发事件的增雨应急小组。该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副局长担任副组长,而相关业务人员则担任成员,各自分工和责任均得到了明确界定。

(二)制定应急预案体系

我省众多县级气象部门已编制了针对重大气象灾害的预警应急计划,以及应对重大森林火灾和污染突发事件的增雨作业预案。这些预案涵盖了工作指导原则、预警预防机制、应急计划的启动与应对措施、作业流程与组织架构、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以及奖励和责任追究等方面。

(三)完善应急服务体系和服务流程

1、重大气象灾害预警

——服务途径涵盖电话沟通、传真传递、书面形式提交报告、口头陈述、电视媒介展示以及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

服务对象包括县委、县政府、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农业办公室、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属各单位、电视台以及所有相关服务部门。

在应急预案启动前,局领导需迅速向县委、县政府以及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提交书面及口头报告,同时,还需向相关政府部门(或单位)及新闻媒体进行信息通报。此书面和口头报告的频率应确保每日至少两次。在启动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值班预报员细致地进行了分析,准确预测了灾害性天气的持续时间以及其影响范围,并且持续关注天气状况,不断向局领导进行报告。在降雨密集的时段,他们每小时收集雨量数据并及时上报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局领导则不间断地向县委、县政府以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反馈灾害性天气的最新进展;而灾情调查人员也迅速深入受灾区域,搜集并上报相关的气象灾情信息。灾害应急响应阶段完毕后,气象部门主动协作,全力推进灾害评估、应急服务工作总结以及灾后重建期间气象保障服务的各项任务。

2006年6月25日至26日,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暴雨,这场暴雨导致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灾害造成了17人遇难,13人失踪,4人重伤,7人轻伤,共有15座房屋被冲毁。灾情发生后,隆回县气象局迅速行动,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一把手坚守在气象台,时刻准备向政府部门提供气象预报和相关信息;同时紧急调度人员前往受灾区域开展灾情调研,并持续更新灾情动态。在26日12时35分,首份灾情资料通过电话途径上报至中国气象局及湖南省气象局,之后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多次进行了续报。在整个应急响应过程中,气象预报精准无误,服务主动且迅速。

2、重大森林火灾、污染突发事件人工增雨

——服务方式:电话、传真、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电视媒体、手机短信等。

服务对象包括:县委、县政府、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农业办公室、森林防火指挥部、电视台以及所有相关服务部门。

——服务流程涉及以下步骤:遵循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及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具体安排与要求,县气象局一经启动县人工增雨作业应急预案,县气象局局长便立即进行工作安排,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至县委、县政府、县森林防火指挥部以及市气象局的人工增雨作业指挥中心。与此同时,县气象局还与新闻媒体保持沟通,共同发布《人工增雨应急作业公告》。预报人员已就位,他们持续关注天气的演变过程及其变化,确保对当地进行实时监测、加强观测并跟踪提供服务。同时,迅速派遣应急队伍至作业现场,完成各项作业准备及现场气象监测服务。县气象局及时向公众发布有关重大森林火灾或污染突发事件的天气监测、预警以及人工增雨应急作业的相关信息。应急响应工作完成后,县气象局将协同完成应急工作的总结。

——服务实例:在2006年清明节期间,新晃县气象局遵照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指示,于4月4日启动了针对重大森林火灾和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当晚,他们通过高炮进行了增雨操作,位于李树、扶罗乡之间的火灾区域迎来了中到大雨。一夜之间,雨水成功扑灭了熊熊大火。到了2007年3月,新晃县政府专门拨款,以支持清明节期间的森林防火人工增雨工作。

_市政府基层应急管理_ 湖南省气象局应急管理

我们深知,当前气象应急管理与国家及社会的需求之间尚有较大距离,这一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气象应急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相关业务流程和保障措施也需要优化,提升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的应急反应能力势在必行;其次,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需要加强,同时,与相关部门的应急协作联动机制也需进一步优化;最后,气象应急的硬件设施以及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也迫切需要得到加强。

二、后期工作意见

(一)围绕“一案三制”,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凭借法治的支撑,充分利用气象应急管理体制的优越性市政府基层应急管理,针对全省气象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性,不断完备并深化各类灾害的应急预案,确保与中国气象局、省级政府及市级、县级相关预案的有效对接,提升预案的实际应用效能。

(二)基本形成省内气象应急联动机制

充分运用业务运作的即时性和信息化技术的优势,着力打造以基层应急管理单位为核心,依托多灾种综合管理、多机构协同作战、分阶段实施响应的早期预警系统这一平台,逐步建立起一个多部门协作的气象应急处理体系。

(三)坚持关口前移,做好风险隐患的普查排查工作

依据省政府应急办的规定,我们进行了气象灾害的详尽调查,细致地了解了湖南省各类气象灾害的类型及其分布状况,以确保在日常预防和紧急应对工作中能够有充分的数据支持。

积极推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广泛开发,同时加速构建综合性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对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为核心的基层应急管理单元的气象应急信息发布平台进行深化完善,推进气象信息融入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通过运用超短波广播、调频副载波和电脑自动唤醒等先进技术,拓展气象应急信息发布的途径。

(五)发挥先导作用,提高早期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针对城市环境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建立了大气成分监测预警系统,旨在整合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力量,增强早期预警及应急处理能力。

(六)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气象应急科技水平

需着重提升对灾害性气候的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力度,旨在增强对灾害性气候的预测精确度,并确保对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的发布能够更加迅速及时。

(七)积极开展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气象应急演练

针对各类气候和地理条件,需分别设计台风、剧烈对流天气、雷暴以及化学品泄露等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案,进行针对不同灾害类型的气象及相关灾害应急处理模拟训练,以此显著增强应对气象及相关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采取“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的策略,确保气象部门内部应急演练得以制度化、日常化和标准化执行。

(八)加强重点任务建设

将移动气象监测系统、城市风险评估普查以及综合灾害信息发布与协调机制的建设等纳入“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气象事业规划与建设的核心内容,以此助力湖南省气象应急管理工作实现新的发展高度。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对于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湖南省气象局将充分利用此次会议的机遇,深入汲取同行业及地方部门的有效做法,坚定执行国家及省级关于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具体策略,深刻理解和执行会议精神,始终将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工作的核心市政府基层应急管理,依托科技进步,强化部门间的协作、持续提升应对实际挑战的能力,全面推动基层气象应急管理向制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