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管信息化成负担?多平台重复填报何时休!能否整合减负?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需要上传培训、检查、

隐患排查、特殊作业……

不断填报重复的信息……

你是否有时会困惑,

重复工作的意义在哪里?

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整合_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平台_危化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融合

毫无疑义,企业实现根本安全的关键在于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目前,在危险行业领域推广信息化监管措施,已成为应急管理部门加强监管的有力工具。然而,众多并行推进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有时反而给企业和监管部门带来了负担。众人怀揣着共同的期望:能否将多个平台进行整合,从而减轻信息填报的负担?

多平台录入信息

需大量重复工作

监管人员

能不能实现系统间信息共享,减小我们的工作量?

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章丘区,该区域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相当完善,现阶段主要运用了“危化品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双重预防体系平台”以及“安全生产执法信息平台”这三个系统平台。同时,章丘区应急管理局的危化品监管科已指定专人负责相关信息的上传工作。记者观察到,该工作人员面前摆放着一叠执法文件,这些文件均需进行上传处理。

在这三个系统中,执法信息平台的工作量尤为繁重。该平台分为三个级别,包括应急管理部的执法系统、省级的执法系统以及章丘区的巨型数据库。每份安全生产执法文件需录入三次,而对企业进行复查时,则需要录入六次,这样的工作负担实在太过沉重!

章丘区应急管理局的副局长刘宗桥向记者表示,“若能实现信息互通,我们只需录入一次信息便足够,这无疑将显著降低我们的工作负担。”刘宗桥的这一言论充分体现了当前基层应急管理单位的心声。

山东省新泰市目前正运行着三套安全监管平台,它们分别是省应急管理厅搭建的双重预防体系信息化监管平台、泰安市打造的“安如泰山安全监管系统”,以及新泰市自身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同时,新泰市化工园区的一体化监管信息平台正在逐步完善,预计不久的将来将投入使用。

据调查,部分系统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其中三个系统在兼容性和互联互通方面存在不足。新泰市化工园区副主任李因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当前危化品监管领域,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部分系统各自为政,未能实现有效互联互通;同时,一些系统操作较为繁琐,这无疑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重复性内容较多

内外平台难融合

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平台_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整合_危化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融合

企业负责人

企业应用的信息化系统较多,存在的问题也令企业头痛。

政府监管部门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迅速掌握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部分资讯,然而,企业在运用这一平台时遇到了不少难题,这导致了他们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进度缓慢,甚至出现了消极和抵触的态度。

据调查,危化品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需填报的系统包括危化品信息登记系统、双重预防体系监管平台、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安全许可证审批系统以及执法监察系统。此外,目前还独立建设了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而企业内部的隐患排查监管系统尚未纳入其中,整个平台共计包含六个系统。

一早踏入工作岗位,我便启动了电脑,着手录入企业相关信息。这位来自中石化股份公司济南分公司安全环保部的工作人员继续讲述,“鉴于企业拥有众多储罐,我在系统施工阶段,伴随技术人员步伐,对罐区两百多个关键位置进行了数据输入。”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山东省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章丘区安监的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济南市刁镇化工产业园的安全环保一体化信息平台以及济南市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等共计五个平台。在下半年,按照省厅的部署,公司还需加入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

该企业安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当前企业所使用的各类信息化系统数量众多,然而这些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也令企业感到十分棘手。最显著的问题在于,众多信息化系统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信息。原本,企业的基本信息应能直接从政府内部平台获取,然而目前却需企业自行更新这些信息。与此同时,新增的外部平台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系统融合起来却异常困难。

该企业安全主管向记者透露,企业每日需将培训、检查、隐患排查以及特殊作业等日常管理信息上传至信息化系统。然而,由于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中扮演着过多的角色,因此,对于系统内容的输入工作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平台,必须指定专人负责。

安全生产监管需从高层进行整体规划,同样,安全信息化的构建亦需如此。他建议,应自上而下构建一个全面的信息化监管体系,以实现各级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这位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这一观点。

好事办好,莫要反受其累

信息化监管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途径。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企业能够远程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深入了解生产管理状况,从而提高其根本的安全性能。不过,信息化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数据质量而非数量,过度建设平台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加重了企业填报数据的负担。本应带来便利的好事却反而带来了困扰,这显然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初衷相悖。

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深入剖析,然而,大量收集相似样本对于实现精细化管理与提供精确服务的作用有限。从企业立场来看,相同的数据在不同平台上重复填写,既耗费人力物力,又带有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

因此,信息化平台构建的核心并非重新开始、另辟蹊径,而应构建数据互通共享的体系,增强对数据解析的技能,消除信息壁垒,从而切实为企业提供量体裁衣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信息孤岛现象在众多行业里相当普遍。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降临,众多监管部门纷纷搭建了信息化平台,然而这些平台所收集的数据存在重叠且互不连通的问题,导致重复数据填报工作繁重。与此同时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平台,由于各个平台各自为政,数据的利用率难以得到有效整合分析,大数据的潜在优势也因此难以充分发挥。因此,消除数据间的障碍、打破信息孤立现象,是构建信息化平台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穆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