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备广泛应用于生活与生产各领域,其品质优劣、节能程度、智能化水平等均与每个人紧密相连。近期,在广东省照明学会与广东质检院等机构共同举办的“中国照明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中,质检领域的专家们指出,“领跑者”标准已逐渐成为企业界的重要标杆。广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在会场合议道,要推动照明行业向高质量迈进,务必确保产品的安全与品质,同时,还需融入科技进步和民众需求,通过创新方法,积极拓展节能、智能化、健康化以及功能综合等新型应用领域,并持续提高照明产品的整体质量。此外,他们还宣布,未来将设立一套12分的信用监管体系,对那些严重违背诚信原则的企业进行公开曝光。
现行标准:
“领跑者”标准
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
2016年8月,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需设立企业标准领先者机制,并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制定超越国家及行业标准的产品。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编号国办发68号),明确指出要构建企业标准领先者制度,以促使消费者更多地选择那些达到标准领先水平的产品。2017年,相关部门正式宣布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到了2020年11月,首批入选的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正式对外公布。
企业所倡导的“领跑者”标准,意指在其所属行业内,企业主动公布并声明其产品或服务标准中的关键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这些产品或服务还需符合既定的“领跑者”标准要求。据广东质检院照明电器与可靠性实验室的主任陈海波介绍,目前,“领跑者”标准已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一个质量标杆。
陈海波指出,企业标准“领跑者”的产生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旨在确保企业标准的比对、评估以及最终结果的公平性与公正性。首先,需构建一个具备丰富标准化经验的评估机构;其次,确保评估流程的公正与透明;再者,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存在问题的评估机构和企业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并在信息平台上公布;最终,创新监管模式,构建由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行业同仁及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多元监督体系,以维护“领跑者”榜单的信誉度。
成为“领跑者”要求一年内产品
在质量监督抽查中无不合格记录
据调查,到2020年12月为止,我国已经颁布了超过一百项“领跑者”评价规范,选定了一系列评估机构,并且对外发布了首批企业的“领跑者”标准名单。入选“领跑者”计划的企业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需出具保证产品或服务符合公开标准的承诺文件;在过去三年内,企业未曾发生重大环境、安全或质量事故;企业信用状况良好,无不良记录;同时需提供对应型号产品相关指标的检测报告。
陈海波指出,当前情况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已将任务委托给广东省照明学会和中关村现代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这两家机构共同担任归口单位。同时,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则承担起牵头机构的角色,负责起草《“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LED读写作业台灯》和《“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室内照明用LED产品》这两项“领跑者”评价标准。广东质检院现正负责对LED读写作业台灯以及室内照明中使用的LED产品,包括球泡灯、射灯和筒灯在内的五种LED产品进行评估工作。
LED读写作业台灯“领跑者”评价体系涵盖了哪些关键要素?陈海波指出,这类室内照明LED产品应遵循明确的执行标准和强制性的国家规范。同时,在过去三年中,相关企业未发生重大环境、安全或质量问题。此外,这些企业并未被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中的严重失信名单。而且,在最近一年的质量监督抽查中,这些产品的合格率保持100%。
监管情况:
将建立12分信用约束监制
对严重失信的企业进行通报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质监处副处长何秋蓉在会议中指出,近期来,对照明产品的监管范围已从生产环节延伸至流通环节,并且从实体店拓展至网络平台,其目的在于确保消费者所购及使用的照明产品既安全又可靠。
何秋蓉阐述了监管部门为推动中国照明行业向高质量迈进所采取的五项举措。她指出,首先,严格禁止所有线上线下商家销售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其次,对那些故意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实施行政处罚;此外,对于在监督抽查中不合格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也将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罚。
再者,将对无生产厂名、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产品进行清理。生产方需对产品的安全指标承担首要责任。若三无产品在市场上泛滥,将对正规产品带来严重冲击。另外,全省范围内将对流通领域的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查,第三方机构将调查同一批次不合格产品是否已在线上或线下销售,若发现仍在销售,经营者将面临处罚。
同时,我们进行了针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诊断治疗工作,搭建了产品医院以及技术质量专家人才库,成功建立了8家产品医院,并吸引了700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我们实施了产品质量安全措施零容忍,对2011至2019年间全省的不合格产品企业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分析,并借助产品医院对这些存在问题的产品进行了深入分析及整改。对于那些不愿履行主体责任、未主动参与整改的企业,将进行统一的网络监管,并对反复出现的违法行为予以惩处。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线上咨询和康复评估,实现预约专家和产品医院的便利。
何秋蓉指出,经过深入调查,近期市场上众多企业的产品名称与生产厂家存在不符现象。为此,将展开全方位的产品实名制监督检查。同时,将构建信用约束和分类机制。全省范围内的产品和企业都将受到监管,类似于交警的十二分制。得分在12分及以上的属于A类,6至12分的是B类,而0至6分则是C类。得分不足零的,属于失信程度较高的类别,将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相关政府部门将依照法律规定,将此信息通报给行业协会,并实施信用公示。
运用领域:
城市道路照明改进
智能路灯总节能率可达66.7%
欧普照明的王洪波在本次会议上指出,当前道路照明领域确实存在若干问题。首先消防应急照明筒灯,照明系统存在失联和失控现象,导致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有些路段照明过亮,引发了夜间光污染,而另一些路段则过于昏暗,给行人出行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持续的照明消耗了大量电能,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而且对环境也不利。
其次,巡查主要依赖人工观察,其维护效率相对较低。目前,道路照明的保养工作多由夜间巡逻人员负责,这往往导致问题未能及时被发现;更为严重的是,仅凭肉眼难以准确判断问题的根源,进而影响了维护工作的及时性;这种双重困境不仅造成了人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也难以确保维护工作的质量。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智慧照明”照明管理平台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此外,还可以利用适用于充电桩、多媒体交互、人行信号灯、通信设备以及气象监测等方面的“智慧灯杆”。
那么,城市道路照明如何达到更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目标呢?南都记者采访中,王洪波提到,过去几年里,他在比较LED灯与高压钠灯时发现,LED灯在节能方面表现更佳。鉴于此,首次提升道路照明的节能效果,便是将高压钠灯替换为LED灯。在确保亮度、照度和均匀度均优于之前的基础上,实现了高达59.1%的节能率。
第二次智能调节的节能效果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升了7.6%的节能比率。原本的道路照明系统是每晚6点开启,凌晨五六点关闭。在第二次的节能调整中,道路照明从晚上6点至午夜12点保持100%亮度,而12点之后则降至60%。王洪波解释道,通过智能编程技术,在平台上设定相应的时间,便能够对道路照明灯的亮度进行灵活调节。这样,LED智能路灯的总节能率可以达到66.7%。
集电集控型消防应急照明
逐步成为主流
众所周知,消防应急照明系统不仅具备基本功能,更关乎民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木林森工业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云波指出,当前我国消防应急照明市场正受到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呈现出“集中控制化”的发展趋势,且该行业专业性突出,技术要求较高。此外,从市场发展态势来看,消防应急照明系统的市场规模正逐年扩大,且市场需求正逐渐细化。
在会议中,朱云波向与会者阐述了我国消防应急照明领域标准的发展历程,指出2000年发布的GB 17945标准首个版本,该标准被命名为消防应急灯。随后在2010年,该标准进行了修订,更名为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并将单一产品概念扩展至整个系统,同时引入了供电系统及控制方式的分类。2018年,我国正式实施了GB 51309标准,该标准要求在特定场所必须安装并使用集中控制的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
在国家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和5G技术及智慧城市项目推广的背景下,高品质消防应急照明产品的市场走向怎样?朱云波强调,随着GB5130—2018标准的实施推进,集电集控式消防应急照明产品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消防应急照明筒灯,产品供应也将向系统化设计转变,特别是集中控制型的消防应急照明系统将成为主流。系统要求提升,实施项目的标准相应提高;最终,产品的专业性显著增强,其中,专业的控制系统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LED灯
将成为最主流的车灯类型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张奕博士指出,根据2004年至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数据的统计,全球汽车的平均年销量大约在9000万辆左右。展望2024年,全球汽车车灯市场预计将增长至426亿美元。在车灯产品的对比中,LED灯相较于传统灯泡、卤素灯和氢气灯,具有节能、设计灵活、使用寿命更长等多项显著优势。张奕预测,在接下来的数年内,LED灯将逐步替代卤素灯和氢气灯,进而成为市面上最为普遍的车用照明光源。
现阶段,我国针对LED车灯领域已颁布了一系列标准和稳定性规范,同时,车灯产业对LED灯具的各项性能指标设定了严格的要求,这些标准实际上构成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在质量稳定性方面,涵盖了诸如TSIG949、ISOD9001等系列标准;在批次稳定性方面,通过实施ORT的出货抽样检查,确保了产品批次的稳定性;此外,在供货稳定性方面,一旦产品通过认证,便需至少维持3至5年的稳定增长,不得随意调整。
张奕指出,目前照明LED器件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首先,在光输出方面,LED芯片、器件结构、材料、工艺正经历持续升级。其次,通过大电流驱动技术的应用,器件的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器件的耐高温和耐热性能也在不断增强。
其次,光效显著提升,一方面通过大芯片使用小电流驱动技术,成功将光效提高了1m/W;另一方面,采用倒装芯片设计,通过降低工作电压,同样实现了光效提升1m/W。此外,低成本成为另一大趋势,目前芯片和封装的原材料成本正持续下降,同时新型低成本材料如合金线、低成本支架等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芯片和封装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设备效率也因此得到了显著提升。
高品质的光照同样代表着一种新兴的发展方向,照明LED元件有望创造出健康、宜人的光环境,实现高显色指数、光色均匀性、全光谱等特性,以适应各类特定的照明需求和环境。除此之外,照明LED灯具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包括集成封装技术的应用;以及可调节色温、光强的封装产品等。
办公家居灯具
离开会议桌30秒灯即自动调暗
智能照明技术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还为工作与日常生活带来了更优的解决方案。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总监周宁,在分享中展示了智能办公空间的实例和自动化智能场景。借助无线智能化控制的照明灯具,以及与感应器和窗帘的联动,实现了节能高效的照明效果。
在具体应用层面,周宁向在场人员展示了智能照明会议室的操作模式。该会议室的照明亮度会与外界环境实现同步调节,有人进入室内,灯光便会自动点亮。然而,若无人落座,照明系统仅会开启环绕氛围灯。只有当有人坐下,桌面上的照明才会亮起。周宁进一步说明:“若有人离开超过30秒,灯光会自动降低亮度,随后不久便会熄灭。”
周宁强调,追求卓越的光质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潮流。照明LED元件有望打造出健康、宜人的光照环境,实现高显色指数、光色均匀以及全光谱等特性,以适应各类特殊的照明需求和环境。同时,照明LED灯具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涵盖了集成封装、可调色、调光封装等多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