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应急医疗设施现状存疑?短缺问题亟待解决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在长春市这一研究区域内,对市内应急医疗设施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平急两用”的视角出发,对运营响应机制、弹性调度机制以及信息平台等关键方面进行探讨医院应急物资管理制度,旨在提出相应的应急医疗保障策略,以期对国内其他城市的应急医疗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长春市应急医疗设施现状问题

1.1 现有设施总量的不确定性

依据现有数据统计,长春市应急医疗设施储备库内具备扩展功能的病床数量达到17282张,这一数字对应的人均配置标准为每万人18张。然而,根据自然资源部颁布的《城乡公共卫生应急空间规划规范》,规定的床位配置标准应在每万人20至30张之间。这一对比表明,长春市在应急医疗储备床位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数据显示,长春市设有医学观察隔离房间共计44686间,具体包括宿舍2501间、回迁房5729间、商品房1446间、学校2226间以及疗养院502间。这些隔离设施在疫情爆发后,面临着功能恢复和使用权移交的挑战,其能否迅速改造并重新投入使用存在变数,整体应急医疗设施的数量也无法得到充分保障。长春市目前拥有的实际可用隔离房间共计32282间,人均配置标准为每万人35间。这一数字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中规定的每万人60间有所不足。因此,长春市现有的医疗设施总量未能满足相关标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1.2 现有设施结构的不合理性

关于“方舱式”临时医疗救治场所的设计文件指出,改造的现有建筑应与邻近医院保持便捷的交通接驳,并优先考虑将体育馆、展览馆等大型空间建筑改造成“方舱式”临时医疗救治场所。在长春市的13家方舱医院中,经过体育场馆和会展中心改造后,床位数量仅占27%,而学校、宿舍等其它设施改造后,床位数量则达到了38%。

长春市应急医疗设施储备库内,集中隔离设施普遍面临类型单一、配置不均的问题。朝阳区与九台区的集中隔离房间均由酒店改造而成;而净月区与农安县的集中隔离房间,除了酒店改造外,还有部分由商品房改造提供;至于二道区和汽开区,回迁房所提供的隔离房间数量占比超过3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中规定,医务人员与隔离对象的比例应至少达到2比50。同时,为了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通常要求每个集中隔离点至少拥有100个房间。长春市市级的医学观察隔离设施平均拥有510个房间,而区级的此类设施平均房间数则为99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酒店改造而成的集中医学观察隔离设施中,房间数不足100间的比例高达64.3%。

1.3 现有设施布局的不均衡性

依据2022年的相关数据,长春市目前拥有16家市级应急医疗定点医院以及方舱医院,这些医院大多分布在南部区域。根据路径网络模型的分析结果,长春市目前有42.6%的城镇居民居住地与最近的应急救治设施相距超过5公里,特别是在宽城区和净月区,应急救治设施的缺口较为明显。此外,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等医疗机构所服务的人口数量较多,且床位相对紧张。各城区(开发区)的应急医疗设施在布局上未能与人口分布及防控需求相协调,导致确诊病例在长途转移过程中可能引发疫情扩散,这不利于提升全市疫情防治的整体效率。

二、构建健全的应急医疗保障措施

2.1 建立应急医疗设施运营响应机制

依据重大公共事件的不同应对需求,结合长春市的实际情况,需完善疾病防控设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设施以及应急医疗救治设施的储备。秉持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的原则,编制分级的调度计划和专门的应急预案,以便高效应对各种规模的疫情,并全面提高应急处理和精确防控的能力。详见图1。

医院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方案_医院应急物资管理制度_医院应急物资调配机制

图1 应急医疗设施运营响应机制图 来源:中机院

(1)面对疫情局部性散发。在部分城区或开发区出现少量确诊轻症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时,相关部门会依据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措施,或者在健康驿站建成之前,将他们转移至大型酒店或区级大型隔离设施进行集中医学观察。同时,确诊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将被送往省、市两级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市卫健委会根据疫情扩散风险评估,做好市级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设施的冷启动工作,并做好定点医院传染病区的转换准备。

疫情集中爆发之际,全市范围内多点同时出现聚集性病例。此时,我们优先利用区域内区级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对于确诊的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由辖区内的定点医院负责接收治疗。而对于确诊的重症患者,则统一安排转至省、市两级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此外,我们还将同步进行红码医院和黄码医院的传染病区转换工作。市卫健委依据疫情扩散风险评估结果,对区级一般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设施及方舱医院进行了冷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疫情大规模爆发之际,一旦全市范围内疫情广泛蔓延,便启动市级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并开放各城区(开发区)的方舱医院以接纳确诊的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而对于确诊的重症患者,则统一安排转移至省级或市级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

2.2 构建全覆盖的应急救治设施弹性调度机制

在遭遇重大公共卫生紧急情况时,应急救治设施,特别是方舱医院,身处第一线,肩负着提供医疗救治和保障安全的重任。为了应对短时间内大量患者的集中治疗需求,提升方舱医院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有必要积极研究全市方舱医院的灵活调度机制,并构建一个高效的区域应急协作网络。

依据长春市的规划人口分布及设施建设状况,依照“邻近均衡、灵活调配”的原则,将长春市划分为6个防疫救治区域及16个防疫单元(见表1)。这些区域内的方舱医院协同负责满足区域内所有常住人口的医疗救治需求;对于近期内无法完成方舱医院建设或改造的防疫单元,将由同一防疫救治区域内的其他方舱医院负责支援,以此增强长春市的“动态防控”效能。

医院应急物资调配机制_医院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方案_医院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表1 长春市防疫救治分区划定统计 来源:中机院

2.3 构建全智慧的“平急两用”应急医疗设施信息平台

建立应急医疗设施信息平台,由政府指定部门主导,负责对辖区内及省、市级区域内的应急物资储备状况进行集中登记,并确立设施储备规范,旨在保障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拥有充足且适用的应急医疗设施。对应急医疗设施实施动态监管,借助数字化平台高效进行设施的更新和分配,确保各区域(包括开发区)的应急医疗资源始终处于待命和可调拨的状态,以便应对各类公共卫生紧急情况。

三、结束语

“平急两用”类型的公共设施已逐渐成为我国公共设施规划与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其中,医疗设施作为公共设施体系的关键部分,其发展建设直接关系到民众的根本福祉。此外,对于“平急两用”的应急医疗设施进行科学规划,更是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本研究聚焦于长春市,针对疾病预防控制、医学隔离观察以及医疗救治三大类设施,深入探讨了这三种应急设施在平时和紧急情况下的双重用途,并针对其实施保障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期望本文对长春市应急医疗设施“平急两用”的探讨,能为国内其他城市的类似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作者:吴琼,肖旭,董哲浩医院应急物资管理制度,郑婷)

中机院源自产业竞争情报的监测工作,在产业规划咨询领域得以壮大,并在国家级新城新区规划全链咨询服务中崭露头角。该机构专注于产业与产业园区,涉及大数据分析、咨询服务、规划制定、设计工作、招商引资以及运营托管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