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服务应急处置无标准可循?突发事件下的损失谁来担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安徽省地方标准—保安服务应急处置指南

在保安服务执行过程中,频繁遭遇各种突发状况。这些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和难以掌控,使得后果严重,不仅损害了保安公司的声誉与形象,而且对客户、业主单位以及业主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在保安服务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的妥善应对,能够迅速采取恰当的应急措施,这有助于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或升级保安服务应急预案,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害。同时,这也对提升保安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保障客户和业主的生活及居住环境,发挥了重要的预防和保护作用。经过30余年的保安行业成长,自2010年1月1日《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以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均未出台专门针对保安服务行业的应急处理指南或标准,以供参考和遵循。因此,各保安服务企业只得依据自身规定和应对策略来处理各种紧急情况。这些处理措施的效果和效率各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保安行业的发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产生了影响和制约。制定本标准对保安行业显得十分重要。

制定并执行保安服务应急处置的标准,有助于保安服务企业更好地进行紧急情况的处理与应对。

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对应急处置进行了明确。这有助于提升保安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降低服务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外部伤害风险。同时,它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安全、专业、优质和高效的安全保卫服务。此外,这种规范还能引导和推动本地区保安服务企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对地区保安服务秩序的构建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有效地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安全,这一举措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一)制定原则

目标性原则要求,在制定标准时,需确保其内容易于各类保安服务提供者理解、执行和操作。为此,经过多次修订,形成了既明确又无歧义的条款,从而便于大家理解和实施。

本标准中包含的术语与定义,均经过严谨的核实与确认,确保行业用户能够清晰无误地领会服务标准的内容。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注重与现行的保安服务规范文件以及国家相关标准保持一致,确保没有违反任何强制性法律法规的规定,从而实现了良好的系统性效果。

本标准所规定的条款,充分考虑了当前保安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保安服务应急预案,兼顾了各方对安全服务的具体需求,并与保安员现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相匹配,因而具备了一定的适用性。

本标准遵循与技术指南编制相关的根本性标准,同时恪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它严格依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相关要求。

(二)制定依据

保安在执行任务时常常遭遇各种紧急状况,包括火灾、乘客被困电梯、交通拥堵、抗旱抗洪、清除积雪和冰块、醉酒滋事、中暑、岗亭道闸遭受撞击、医疗纠纷以及重大的疫情防控等意外情况。由于保安服务的项目管理类型各异,所面临的突发状况(即应急事件)亦有所不同。尽管这些事件都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偶然性,但通过合理的应对措施,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蔓延和恶化。为了更高效地制定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手册,公司组建的编制团队开展了实地考察和知识学习,考察内容包括:

2019年11月9日,我们观摩了办公楼项目,安徽省广电中心的保安服务团队组织了一场消防应急疏散演习。

2019年11月20日,我参加了华地紫园项目的高层电梯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2019年12月18日,我们观摩了安徽农业大学举办的校园防暴应急处理演练活动。

2020年6月28日,我前往合肥翡翠湖公园,观摩了溺水救援和心肺复苏的应急演练活动。

2020年7月24日,我参与了合肥办公楼项目,气象局物业处所组织的防汛应急准备工作活动。

安徽省保安服务应急处置指南_保安服务应急预案_保安服务突发事件处理标准

我们积极走出家门,引进外力,主动与项目管理负责人以及甲方相关保卫部门的领导进行交流,向他们请教在处理紧急事件时的经验和做法。在此过程中,我们努力确保调研项目的多样性和典型性,以便更好地凸显应急事件的种类、处理流程,并解决在后期编制过程中发现的标准偏差问题。

编制小组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必要的资料搜集,搜集到的资料包括:

(1)国内外应急处置成功的经典案例;

涉及的相关国家标准包括:《公共安全演练指南》(GB/T 38209)、《保安服务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GB/T 594)、《保安员装备配备与管理要求》(GB/T 1279)、《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A/T 2963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以及《突发事件分类及编码》(GB/T 35561)。

相关法律条文及行政规章包括:《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三)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在制定本标准的过程中,保安服务的定义参照了《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第二条的具体规定。

本标准4.1分级GB/T 35561标准4.2规定。

本标准所涵盖的领域与相应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各项标准在内容上保持高度协调与统一。

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

主要条款:

本标准的组成部分包括范围界定、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说明、术语及其定义、分类和分级标准、处理流程的详细规定,以及分级处理资料的归档要求。其中,“分类分级”和“处理流程”构成了本标准的核心技术要点。

范围方面,针对不同的保安服务提供者,除了保安服务企业可以参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之外,那些自行招募保安人员的单位同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考处理。

术语与定义方面,保安服务的概念源自《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第二条中的具体阐释与描述。

依据《GB/T35561突发事件分类及编码》第4.2条款,结合我国推荐性标准及保安服务行业突发事件的特性,将突发事件划分为四个类别,并对每一类别进行了具体实例说明。在分级方面,则是依据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及人员处置的级别,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1级为最低等级,4级为最高等级。一旦事件级别提升,需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立即启动更高一级别的应急处置预案。

应急领导小组与应急方案得以确立:在应急事件的应对与处理过程中,该领导小组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职责,包括指挥、协调、沟通以及下达指令。服务单位需针对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应急情况进行预测与评估,进而组建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编制各类应急事件的预案,以便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且有效地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对措施。

处理流程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是应急事件的发现,接着是按照事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最后是后续的善后工作。在这些阶段中,事件会根据其严重性被划分为不同的处理级别。

处置完毕后,需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存档,这样做有利于后续对处理事件相关资料的利用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