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政府新闻办详细阐述了2025年该省防汛抗旱工作的相关情况。据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现场报道,预计本年度的主汛期(即7月至8月)2025年汛期应急预案,陕西省的气候条件总体上呈现出不良趋势,期间将出现明显的阶段性及区域性气象灾害。省气象部门提出,需警惕暴雨可能引发的洪水、城市及乡村积水,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等次生灾害,同时也要关注高温热浪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
刘璐介绍气象状况
刘璐,陕西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的副处长,指出,由于受到偏强的东亚夏季风的影响,水汽的输送条件变得较为有利,导致陕西省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具体来看,与1991年至2020年同期相比,陕北北部的降水量增加了20%至30%,陕北南部和渭北地区的降水量增加了10%至20%2025年汛期应急预案,关中南部和陕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与常年相近,略多出0%至10%,而陕南东南部的降水量则与常年相近,略少0%至10%。
刘璐指出,全省范围内涝灾情况比旱灾更为严重,遭遇极端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几率较高。具体来看,黄河流域的晋陕峡谷河段、龙门至三门峡的干流区域、渭河流域的咸阳至潼关区域以及汉江流域的上游地区,都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汛情。而陕北的北部、陕南的西南部和东北部,面临暴雨灾害的风险等级较高。
刘璐指出,今年陕西省的主汛期气温明显上升,高温天数也有所增加。具体来看,陕北北部地区的气温与往年同期相比,仅略高0至0.5摄氏度,而其他地区的气温则高出0.5至1摄氏度。关中城市群以及陕南汉江河谷地带面临较高的高温灾害风险。在8月上中旬,关中和陕南地区将经历一段为期10至15天的伏旱期。
针对汛期可能发生的气象风险,刘璐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需警惕暴雨洪涝以及强降水可能引发的中小流域洪水、山洪等次生灾害。据预测,陕西省在主汛期可能会遭遇阶段性、区域性的暴雨洪涝灾害,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黄河流域的晋陕峡谷河段、汉江流域上游地区,以及秦岭南北两侧和秦巴山区等地,由于强降水可能诱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更需密切关注。二是要预防城乡地区发生积水,保障城乡的生命线安全畅通。据预测,在主汛期,陕北的北部、陕南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地区面临较高的暴雨灾害风险,因此必须做好城市积水的预防措施。建议提前对城市中可能发生暴雨积水的隐患点进行排查和整治,并对排水管网和河道进行清理和污物清除。三是需警惕高温热浪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关中地区、陕南区域尤其是河谷地区,高温热浪现象显著,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防暑降温工作、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和生产施工,并做好应对夏季用电高峰的能源保障工作。此外,还需警惕森林火灾的发生,并关注高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起点新闻记者 宋洋 刘望
审核 魏诠 李卓然